韩国曾经出于“规范网络秩序”的考虑实行网络实名制。但在其他一些地方开始效仿网络实名制的时候,韩国却决定从2012年开始,逐步取消实名制,理由是“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我一直持反对网络包括微博实名制的立场,理由则不仅仅是个人信息安全。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题,媒介即信息。所以,当社会靠集体行动开发出一种新媒介时,它就赢得了表达新信息的权利。”麦克卢汉的洞见告诉我们,不同的媒介,传达的信息内容必然不同,传达信息的方式必然不同。
传统媒体,例如通过印刷生产的书籍和报纸,因为版面有限,需要筛选和剪裁字数,因此要求对信息进行区分、优选与淘汰。印刷读物必然有开头结尾、头版末版,就是说,所有信息要按线性排列。而任何排列,都隐含了排列者对于等级上下和轻重缓急的区分标准与顺序;它通常又隐含了某种特定的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解与逻辑。凡是熟悉传统媒体运作的人都很明白,信息筛选与信息排列,是一种权力。它预先决定了读者能够看到什么信息,以及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接受信息。
由此也不难明白,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容量无限、作者无限,便从根本上瓦解了信息筛选的权力。在电子媒介平台上,无数信息同时呈现,不可能预先做线性排列。技术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以任何方式、生产任何信息。也可以在任意地点与时间,用任意顺序阅读任意信息。微博上没有开头结尾,各种信息五花八门,排名不分先后。这意味着,传统上信息排列的权力及其运作逻辑也从根本上被解构。正是从这里,产生了信息时代的新的生产力。它使信息的生产无限开放,使信息的解释无限开放。
从上述道理来看,网络实名制的规定代表了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而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虽然冠之以“发展管理”、“规范网络秩序”之类的美名,但实际上,它从旧的信息管制的想象出发,希望新媒介表达信息的内容和表达信息的方式与旧媒介一样。这等于是要把原始森林管理成人工种植林。人工林虽然好看,但是千篇一律。原始森林中当然有各种危险,但它是基因库,它有万类霜天竞自由。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要哪个?
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发展格局、言论策略及其世界影响力,是人们在新媒体实践中的一项创造。微博不仅仅是运营商开发的,如麦克卢汉所说,它是网民们在社会生活和技术生活中,通过团结一致的集体行动而开发出来的。因此,网民拥有新媒介和新信息的表达权利。网络和微博都需要管理,需要秩序。但是,管理者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立法必须取得网络世界中的人民的同意。一切不尊重公民权利的所谓管理,都是陈旧的官僚主义。
代表落后的管理方式,不尊重公民权利,这是我反对网络实名制的第一个理由。此外,第二个理由是,政府不是中立方,取消匿名表达,政府与权贵阶层获益最大。
我们都知道,腐败盛行、信息不公开、破坏法制、分配不公、公民维权难等现象,仅靠体制内自上而下的自我约束,已经无法解决。而匿名表达与网络传播,已被证明是一种抗衡的利器。那些最有积极性要加强网络管理的政府部门,经常也是社会批评的对象,因此是利益攸关方。网络实名制的后果之一,等于是一方运动员宣布自己同时是裁判员。而作为社会批评一方,必然权利受损,同时被污名化。这样的博弈格局,怎么能让人相信,实名制是一项公平公正的管理措施呢?
由此就产生第三个反对理由,即微博实名制不会增加社会信任。支持实名制的最常见理由,就是使发言者自我约束,从而净化言论环境,增加相互信任。然而,这个理由只是在表达一种未来预期效果,是否一定会如此,有待实践检验。但是,实名制已经引发了很多疑虑、批评与不信任,却真实可见。相互信任尚未到来,不信任已经加深。更进一步说,正是在过去那种传统媒体和实名制主导的时期,广泛酝酿了社会不信任。微博并没有制造不信任,它只是揭示了、暴露了和表达了不信任。所谓实名制会带来社会信任,目前只能算是文艺青年的想象,还不是科学证明过的结论,因此也不能成为立法与政策制定的论据。(韩国取消网络实名制的相关报道,详见本期新闻版)
>>>>更快捷、更完整的南都周刊iPad版(南都周刊HD)每周三提前上线,马上登录Apple App Store下载:http://itunes.apple.com/us/app/id40470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