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张铁志:蔡英文未完成的转型

$
0
0

台湾“大选”开票之夜,在雨中,台下的人哭红了眼,台上的蔡英文带着一抹微笑,温和而坚定地说,“我们坚持和弱势人民站在一起,我们坚持政策理性,我们坚持以小额募款摆脱对财团的依赖。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赢得多数人民的信任。”

这是蔡英文的败选感言。

这场“大选”,是一场可能让民进党转型的选战。

在半年前,许多人(包括我)虽然看到蔡英文带领民进党转型、从谷底爬起,却认为民进党转变的主要是风格和形象,而没有太多实质方向。但这次“大选”证明,小英确实带领民进党朝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转型,只是转得还不够多,不够漂亮,所以输掉了选战。

第一个转型当然是两岸政策。许多人都同意民进党输掉“大选”的关键之一就是,最后一周企业主出来挺“九二共识”和马英九。

这其实是国民党一贯的手法。从1990年代开始,每次“大选”国民党就和他们所能影响到的资本家出来高唱“安定与繁荣”,说民进党当选,就会股市崩盘、两岸倒退。这次只是前所未有地直接与大规模动员,并且联结起“九二共识”。

之所以需要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动员,是因为民进党也变了。2008年的“大选”,谢长廷还批评国民党是要推动“一中市场”,这两年民进党虽然曾经反对ECFA,但蔡英文却在竞选过程中清楚表示:当选后不会变更两岸政策的现状,也强调过去在民进党执政期间推动许多开放政策,例如“小三通”。他们确实知道往中间靠近。

蔡英文在竞选民进党党主席时就说要提出“新中国论述”,但迟迟未提;之后的几次宣示两岸政策也欠缺说服力。归根究底,民进党不是不知道提出两岸政策的重要,只是被既有的意识型态和深绿势力捆绑,所以很难积极提出,而只能是采取守势。这次选举之后,民进党应该用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大陆,并且说服选民:他们有能力确保未来两岸的和平互动。

除了确保两岸和平带来的经济利益,民进党也可以创造另一种不同于国民党的价值:特别是在民主与人权上。

 

蔡英文带领的另一个转型是在这次选举中主打“公平正义”,这是台湾选举史上这个概念第一次成为大选主导议题。蔡英文在选党主席时,就提出民进党要走“中间偏左”,但是三年来并没有太积极的政策,直到这次选举才明确标举这个方向。而这的确也是此刻台湾最需要的路线:在本土化与民主化的政治想象耗尽之后,在台湾面临严峻的贫富不均和失业问题时,公平正义确实是台湾接下来面对的严峻挑战。

然而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虽然有公平正义的口号、有动人的文宣语言和十年政纲中的若干政策,但这些政策却缺乏具体的方向感,也没有被联结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论述,以至于选民很难了解民进党到底要如何推动公平正义?这些政策背后也没有去联结社会团体,建立一个社会联盟,变成一个运动──而“三只小猪”的小额捐款活动作为一个政治运动,并没有和公平正义有更深刻的联结,所以这个“公平正义”的口号就相对空洞化。

另一方面,公平正义的论述还必须联结起经济发展:这是这场“大选”的重要信息,台湾民众仍然是保守而重视经济利益,所以民进党必须更耐心地说服民众,拼经济很重要,但更多投资未必就真的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需要一套符合公平正义的制度性保障。

朝向公平正义将会是台湾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历史方向,不论放在全球视野(看看过去这一年的全球抗争),或是从台湾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政治民主化后当然要强化社会民主)来看,更不要说当马英九这次与大资本家的紧密结合,都显示未来岛内分配不均的问题只会更严重。

蔡英文带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与社会经济议题上开始转型,虽然只转了一点点,却是正确方向。这次选举或许证明了台湾民众仍然保守而恐惧变迁,但民进党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和国民党一样,也不是从转型撤退,而是必须深化这个转型,以竞争性的价值去说服选民。

若能如此,那么如同蔡英文所说,总有一天,他们会赢得多数人民的信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