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猫乱 插画_李哲
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2007年出版的畅销书《决断2秒间》一反常规地告诉人们,在面临错综复杂的状况时,一个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判断,反而可能不如大脑在瞬间做出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相信你的直觉。这本书总结了一些快速判断的技巧,比如模式识别和表情解读,以及如何通过偏见消除来提高准确率。
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意识思考的优势”(unconscious-thought advantage,UTA),一直以来争议颇大。一方认为,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全方位权衡利弊才能带来明智的抉择,而另一方的意见则是,不妨在适当时候让大脑休息一下,做个填字游戏之类,无意识的思考自然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比如说,2006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一篇影响力很大的论文就建议人们,对于买什么样的牙膏,或者选什么颜色的地板这类日常消费选择,仔细考虑比较不容易后悔,而如果涉及到买房买车这样的重大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它,该干吗干吗,无意识的思考反而效果更好。
这看上去是焦虑悲观派和乐天派之间行事风格的差异,但究竟哪种决策方式更好,心理学家们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在今年以前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正反两方几乎旗鼓相当。UTA的支持者常常把无意识思考的负面结果归结为不合理的变量设置,比如用于分散注意力的谜题太难,而批评者则诟病那些证明UTA存在的论文样本量太小,偶然性太大。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纽文斯坦和范·莱因为此重新评估了无意识思考的优势。在首先进行的实验部分中,多达399名志愿者被要求在4辆车或者4套公寓之间做出选择,其中一部分细细分析产品介绍、性能参数,或者充分权衡房屋的各项指标,而另一部分则迅速浏览材料,然后参与猜字谜之类分心的活动,最后再进行决策。
此外,研究人员还回顾了2014年4月之前发表的32篇论文,对其中81个相关实验中的60个进行了汇总分析。加上他们主导的这项大型实验的结果,在排除掉样本太少,或者实验条件不够可靠的数据之后,他们认为,无意识思考的优势并不显著。这个结论今年1月发表在《判断与决策》杂志上,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为严格的研究。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承认这个“一锤定音”的结论。无意识思考理论最早的提出者、荷兰著名心理学家狄克思特修斯就认为,纽文斯坦的研究没有囊括当今存在的所有研究,而是“有选择地”剔除了一些数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诺斯克教授也对无意识思考的优势表示乐观,“对于UTA站不住脚的结论,我非常吃惊,因为它跟当代心理学理论吻合得非常好。”
我们的直觉究竟有多可靠?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议可能还会继续。伦敦大学学院的心理认知专家尚克斯评价说,“我们如何做决定,如何做出更好的决定,在实践角度和认知角度都非常重要。如果存在任何证据表明,适当的分心或者无意识思考有帮助,我们都想要了解它背后的机制,但目前的结论都还是太不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