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雯雯 实习记者 李嘉丽
作为中国科幻迷中最有影响力的本土科幻作家之一,“大刘”的每一次出现,似乎都伴随着狂热的粉丝。近期他出现在广州方所,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的新书《三体中的物理学》一同做分享。结果,200张门票在10分钟内被抢光,近千名书迷将方所挤得水泄不通。
这位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曾任计算机工程师的“理工男”,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他的《三体》三部曲更是一版再版,翻译成英文后推向海外市场,被媒体和读者抬高到“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之作”的地位。
刘慈欣的写作,构思宏大,善于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注重表现科学的美感,又兼具人文关怀。通常,科幻小说似乎并不被主流科学家看好,甚至被后者轻视,但大刘的书是个例外。李淼坦言,自己是偶然在书店翻到《三体》的。第一次读了几页就放下了。后来再捡起来,就一本接一本地读了下去,直到把他之前所有作品都看完。“他的书特别有想象力。看了大刘的东西,就像看金庸一样,你都不想看别的同类作品。大刘对物理学非常熟悉,这是让人吃惊的,他想探索现代物理学给未来提供的无限可能性。”
既是理论物理学大师,也是诗人和科普作家的李淼,笑言自己在看《三体》时,一面想学大刘的长处,另一面也想挑挑缺点。有趣的是,他的《三体中的物理学》并不像大家期待的那样,在挑《三体》里的漏洞。他更着重的还是借助三体来介绍物理理论,并利用轻松的文本和各种有创意的例子,比如描述真正的三维物体进入四维空间时发生的变化等,让人脑洞继续扩大。
在大刘看来,能引来真正的科学大师以其为灵感,用前沿科学理论让它进一步延伸,可能是一部科幻小说的最大成果。“科幻小说可能是科学催生的,但它不是为了普及科学,而是借助科学来丰富故事资源,构造更好的故事。科幻作家当然要提升科学水平,但你再提升也有限,达不到专业水平。这个时候,就需要真正的科学家不断鼓励他们去写,去开发更多的故事资源。科学和科幻是一对好基友,它们的感情发展了一两个世纪,现在在西方它们有闹别扭的趋势,但是我作为中国的科幻作家,希望这对基友的激情持续下去。”
Q:是不是所有人都在问,您的下一部作品什么时候出来?
A:唉!我其实已经写了一部,而且写了两三年,但现在全部作废了。突然感觉这个故事失去了吸引力。这是一个作家的噩梦……我采用的,并不是商业写作的手法,没有套路,所以每次都写得很慢很痛苦。我想追求独特的想象,如果别人也想到了这些,我就失去了创作的激情。美国人写科幻题材,不光构思框架,还要把细节都想好,才抓紧时间赶快写的。我下一部作品已经构思了两年,刚刚想到一半。
Q:您监制的电影《三体》开拍了吗?据说宁浩的《疯狂外星人》中您也是编剧,是不是想将电影作为一个创作方向?
A:《三体》在小兴安岭开机了,我没去探班。因为我能起的作用,主要在视觉上,比如宇宙飞船外星人来了,荧幕上该是什么样子,要做成什么特效。确实,视觉化的科幻表达有个好处,因为很多画面是文字难以描绘的。我创作时也是先出画面,再写语言。但我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源啊!我要是能拍电影,早就当导演,不写小说了。我很羡慕一些可以自己当导演的作者。
Q:如果选个好莱坞导演来拍您的作品,最想给谁拍?
A:很多啊,诺兰、斯皮尔伯格、卡梅隆……但是我的书给国际大导演看过,他们似乎完全不感兴趣。为什么?人家愿意看你的书就很不错了。你还问为什么?好莱坞选片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流程的,他们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我们不要一厢情愿。
Q:您构思的事物,有什么是未来很可能实现的吗?比如太空电梯?
A:这是个材料学的问题。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华裔科学家送的礼物,是一根小绳子,我非常喜欢(可惜珍藏得太好,后来找不到了)。他说这是目前最好的碳纤维做的,里面的丝抽出来,可以延长400多公里而不折断。太空电梯有3万多公里,400公里还有点差距,什么材料才能拉这么长不断,又能承重呢?但在我前段时间作废的小说里有个场景:一个天才工程师想到个折中办法,每400公里加一个推进器,让每一截电梯的强度和张力重新开始。但推进器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需要一种很神奇的能源,这里我就先不剧透了。
Q:当得知有理论物理学大师在研究你的书时,你是什么反应?
A:忐忑不安。我之前就知道李淼老师,知道他是个科学家,诗和小说还写得很好。我其实不是怕他挑出漏洞来,这太正常了,科幻小说又不是写给专业科学家看的。当然,宇宙幻想小说可以给生物学家看,生物小说可以给物理学家看,这是互相启发。但要到科幻小说里挑漏洞,你算来对地方了。那我到底怕什么?怕他像别的读者一样赞扬这本书,那他的形象就在我脑海里毁掉了,他肯定是冒牌的科学家。当他说后面两本读不下去时,我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
Q:但他后来又看下去了,还连看了两三遍,并就着它写了书。
A:是的,我觉得,当科幻作品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现代科学展现的世界观后,人们想要比较准确的知识和内容,就需要科学家来进一步地工作,写出面向大众的科学传播著作。今天《三体》能够引出李淼写这样一本科普读物,也是我作为作者感到最大的欣慰之一。
Q:如果火星移民计划可行的话,您会去吗?
A:我觉得这个移民计划就是个骗局!参与的人对上火星的技术一无所知,才会花这么多冤枉钱。一句话,在地球的沙漠上做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都做不出来,你能在火星上住?活一个月估计就差不多了。火星移民计划预算说是60个亿,当年登月亮花了260个亿,比现在的2600个亿还要多。根据严肃的预算,登火星起码要5000个亿,差一点也不能差太多吧!所以我觉得这个计划不靠谱。
Q:您最近在看什么书?电子书跟纸质书更喜欢哪个?
A:如果一本书同时有电子版和纸质版,我一定会看电子版。你一个写科幻的作家,就要用前沿的方式。人们都在哀叹纸书的衰落,好像电子阅读就不是阅读一样!纸业取代了竹简,所以竹简就很古雅,纸就很低俗吗?这个电子化的转型是必须的。
我最近在看的是奥尔迪思的科幻史《亿万年大狂欢》,之前在看布莱恩·阿瑟写的《技术的本质》,还有《隐藏的现实》。都是很值得推荐的书。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能超越当初把我吸引到科幻领域的《2001太空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