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知宜
电视剧《心术》第一轮播完了,但关于这部一度被定位为国内首部医疗大剧的力作以及它所引发的衍生话题的讨论却似乎刚刚开始。
作为话题编剧六六的又一现实题材,《心术》却似乎在现实二字上栽了个跟头。在所谓的中国现实面前,它体现了太多矛盾之处:四家卫视联播收视率皆“破1”,却最终未能在口碑上站稳脚跟,普通观众质疑它的真实性,医生观众斥其为“打着医疗剧旗号的偶像剧”。
更多讨论在继续。为何在一部被反复强调揭露医患关系的电视剧中医患关系最终沦为陪衬?让一部电视剧承担缓解医患矛盾的责任是否应该?艺术作品的使命到底是揭黑还是传递“信、望、爱”?而《心术》之后,艺术范围内对医患关系的讨论空间是否被拓宽,这种讨论又是否能够最终作用于现实层面?
至少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心术》之后,中国普通百姓包括医生们,依然期待着中国电视荧屏上能出现一部真正的医疗剧。
过高的期待
播出的首周,《心术》很快遭遇了民意上的“滑铁卢”,人们对于这部此前抱有很高期待的电视剧开始了批判:“节奏松散”、“过于偏袒医生,为医生说好话”,乃至“怀疑片子站在什么立场”??那些天,导演杨阳开始对上微博和博客心生恐惧:“质疑声特别多,一打开博客铺天盖地都是。”
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杨阳并非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前期宣传定位是首部医疗大剧,直面医患关系,潜伏医院几年揭黑幕,加上当下发生了很多问题,所以大家在心理上就有了一种期待,期待我们去鞭挞什么、揭露什么、批判什么,结果一看跟期待和宣传的不一样。”
在杨阳看来,问题显然出在了前期宣传的定位上。“如果让我定义,《心术》不是医疗剧,只是一个社会生活剧,只不过我们把多数的场景放在医院了。”事实上,编剧六六从第一次关于电视剧《心术》接受采访就公开强调,她要写的不是医患关系,只是寄托在了医患关系这样的线路和社会问题上。六六也曾不止一次说到她最终想表达的是“信、望、爱”。而之所以将场景定位在医院,那是“因为信望爱这三个字在医院能体现得更明显一些”。
接下来发生的就颇为有趣了,尽管编剧和导演一再解释自己要做的不是“医疗大剧”,关注焦点也不仅仅是医患关系,但前期宣传里依然是这句 “首部医疗大剧、直面医患关系”,而在所有信息中,也恰恰是这句话令大部分观众对于《心术》开始关注并且心怀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术》开播前后,先后有哈尔滨实习医生被杀、毒胶囊等事件爆出,中国医患关系已然走到“即使不是最坏、也是很差”的阶段,而在实习医生王浩被杀事件调查中更有六成网民表示“高兴”,《心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打着“医疗大剧”的口号,又是话题女王六六的力作,民意的一厢情愿与推销者的语焉不详“巧合”地交缠在一起,也是在此时,人们对于《心术》的期待达到高潮,但又随着正式开播趋于回落。
《心术》的一系列语境的转变不由让人心生疑问,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直面医患关系的作品有可能产生吗?杨阳的答案并不乐观:“创作是自由的,愿意写、愿意拍是一回事,但老百姓最终能不能看得到是另外一回事”。黑幕可以揭,但不能把受众的希望掐灭。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任务,新闻和纪实能够深入更黑暗的层面去,但艺术还是应该给人带来希望。
杨阳认为《心术》做到了“带给人们温暖和希望”。在她的博客上,最后一集播出的那天晚上,无数评论再次涌进来,“90%以上都是感谢《心术》,有人跟我说以后立志做一个好医生,甚至是嫁一个好医生。”
抛砖引玉
在医院寻找素材期间,杨阳见到一个外科医生,做完一台大手术后累得几乎迈不动步了,却还要赶去另一家医院“开飞刀”(挣外快)。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说:“恨不得把这双手变成搂钱的耙子。”后来才知道,他有房贷要还,女儿还在国外上学??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医生身上都在上演。
尽管编剧和导演都有在医院长期“潜伏”和实习的经历,但依然没能避免微博红人“诊科主治医师于莺”从医生的专业角度批评《心术》:“对于医疗体系、医护工作的刻画还是流于表面,有些地方太夸张,”例如光鲜的医院大楼,再例如医生霍思邈竟然能为了与病人家属谈恋爱而夸张病情等等。说起过于整洁甚至梦幻的豪华医院场景,杨阳坦言,那是因为曾有一次尝试到正规医院拍摄一个空镜头,竟然先被病人家属给打出来了,无奈之下,只好用制片方找好的场地拍摄。这种妥协还出现在因为必须保证商业盈利而无奈将电视剧保持在36集的长度,这也导致《心术》被人批评过于拖沓和平缓,距离真正医疗剧太远。
杨阳曾试图借鉴《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雷》等一批经典医疗剧,但她很快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另外一种社会体制和形态,他们不用担心医药费的问题,他们对医生不会有这么多的埋怨和不信任”,她再次坚定了自己不是拍一部医疗剧而是一部社会生活剧的想法:这部戏并不是仅仅将看病打针吃药作为唯一的点切入,而是要展现这一个点所承受和凝聚的全社会种种的压力—买房子、教育子女、升职、找工作、失业,当这么多的压力集中在这一点,矛盾会变得既尖锐又脆弱,爆发出来就是所谓的医患冲突。所以,归根到底,《心术》仍然是试图解读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特殊矛盾”,只是它的解读方式是看上去没用心思甚至志不在此的。
但在最近一次关于《心术》的研讨会上,学者李准却认为:尽管《心术》对于解决医患关系具有启示作用,但真正要解决还是在于医疗体制改革。而于莺对于《心术》的观点,也以一个医生的角度向《心术》提出异议,她认为给偶像剧强行加上缓解医患关系的使命感是在偷换概念,其次是现实生活中小大夫其实没有那么光鲜,“复杂的环境,苦逼的内心,各种困境,各种彷徨都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
“劲儿使大了,火上浇油、矛盾激化;劲儿使小了,人说你偏袒一方、软弱无力。在当下尖锐敏感的医患矛盾中,分寸如何拿捏?想要喝彩?还是等着挨骂?” 杨阳此番话很是纠结。如今看来,《心术》既赢得了喝彩,但也挨了不少骂。学者李准认为,尽管医患关系不可能靠一部电视剧来解决,但目前看来《心术》还是做到了抛砖引玉,它真正的意义或许在于,将医患关系放在电视剧艺术中进行探讨,这种探讨可能隐晦甚至无力,但至少它在社会上的反响绝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电视剧所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