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 孤狗
“IN CUBA,NOTHING IS FREE!”
在哈瓦那老城区Major Vieja广场一个餐馆,一位略胖的古巴女侍应面无表情地对我们说出了一句让我们在整个古巴旅行中时刻不忘的警句。
之前,她要求我们为一盘硬面包和三小坨黄油支付2.5CUC(1CUC约等于1美元)的费用,在上菜前端给我们相当于20元人民币的这盘东西时,她一直面带微笑,让我们以为这和世界其他地区所有的西餐馆一样是一个免费的SERVICE。
这个凝固的场面就像哆啦A梦的时光机,让我们从2012年的上海开始穿越,经过16个小时的飞行,从东半球到西半球,睁开眼一看,依旧是2012年,地点却变成了古巴哈瓦那,眼前的一切完全陌生却又似曾相识——
一边是切·格瓦拉、菲德尔·卡斯特罗、劳尔·卡斯特罗等等的大幅画像,讴歌“社会主义好”的涂鸦墙,系红领巾的孩子集体去革命纪念馆接受主旋律教育,米面油盐糖需要凭证供应、柜台式的国营商店稀稀落落地摆放着数得过来的几种商品,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依然在无所事事闲聊,外国人必须使用和本国人不同的昂贵的货币。
另一边,加勒比海边的五星级酒店用一价全包的模式欢迎世界游客前来花钱,曾经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象征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也四处开花,有房子的老百姓赶紧将房子装修出租挣外快,打桩模子在国营雪茄店门口招揽生意,会说点英文的人在外国人集中的长途汽车站充当掮客,大街上的小孩子看见相机镜头不是微笑而是伸出一个手指说“1 CUC”……
对这个刚刚开始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或许,这是最好的时代,或许,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的开始——在数十年计划经济体制将人民的创造力、积极性消耗殆尽之后,改革打开的闸门在让古巴人民过上更富有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欲望的洪流会否也将古巴的传统和人性中的宝贵之处同时席卷一空?
进口商店里,外国人成了少数派
无论在古巴哪个城市行走,总会有些过分热情的当地人拦下你,向你推荐一些莫名的舞蹈演出、雪茄、朗姆酒。实在推销不出去的时候,他们还会诚恳地指着某个地标说要为你拍照。如果你接受这种好意,他们毫无例外地会向你索要1CUC小费。就连在古巴国家海洋博物馆,热情的工作人员也在为我们拍照后伸出了手。
给还是不给?很多时候,这都让我们无奈地想起“问路5毛”的那段曾经。最后,外国人总是很容易地就抱成了一团,外国游客只敢请外国人帮忙合影。相互拍照留念之后,开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玩笑成了告别仪式,“hi,给我1CUC!”“Oh,这需要10CUC!”
CUC,这个25倍于当地人使用的PESO(Peso Cubano,货币代码CUP,俗称土比索,1CUC约等于24-25CUP)的货币,其实早已不再是外国人使用的货币。
尽管已经改革一年多,古巴的国营商店却没有太大变化,积满灰尘的木质货柜上零零散散地摆放着米、面、油、面包、软壳香烟等数得过来的几种东西,售货员一脸懒散地登记、收钱、交易,买东西的人看上去经济情况都不宽裕。可仅仅相邻几个档口的进口商店却是另一番景象,法国气泡水、德国饼干、墨西哥可口可乐、中国拖鞋毛巾挂着醒目的CUC价码齐整整地摆在透明玻璃货柜内,里面最便宜的是0.1CUC一粒的糖果,而古巴本地产咖啡和纯净水也只在这里有卖。进入商店的当地人自如地从钱包中拿出红币CUC买东西,倒是外国人成了少数派。
在Cienfuegos的市中心广场上,我们碰到一位招揽生意的民宿主人,他同时也推销些雪茄、朗姆酒。当天,他的民宿已经满员,他正在物色接下来几天可能入住的外国人。这个会说英语、德语、意大利语的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们开始了闲聊,他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大的19岁小的12岁,如今的生活让他觉得还不错,“没有CUC,生活会很不方便。以前我们的房子不能购买,如果要搬家就要和别人相互商量协调,现在房子可以购买了,可有的房子要1000CUC!1000CUC,有的人估计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钱!大家现在都想挣CUC!”
“打开房门做起了生意”
“我的丈夫以前是个机器修理工,但你知道,现在实在没什么可以修理的,所以他辞职回家专门经营民宿。”和我们在Cienfuegos入住的民宿房主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原有单位自谋出路。除了瞄准游客的旅游业者,轰轰烈烈打开房门开店的古巴人让我们更深地感受到了经济改革大潮已经迅猛来袭,国民们正在迫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
在哈瓦那唐人街附近的XXX路,不少古巴人打开房门做起了生意。和租房做生意不同,这些人大多以自家楼房的一楼客厅作为根据地,将花花绿绿的当季衣服、鞋袜、墨镜,挂在门口和自己家客厅的架子上,迎接过路人的挑选。这些货品比起进口商店来都新潮太多,款式时髦得就像刚刚从义乌空运到港,备货相当充足。至于价格,当然也比进口商店里便宜不少。
在古巴没有集市,农贸市场的交易规模很小,一般都是很少的几家店主在出售水果蔬菜,水果只有木瓜、芭乐、西瓜,蔬菜只有豇豆、辣椒、山药、大蒜、葱,肉也只有猪肉。大多数东西都被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出售,250ml一次性水杯装着的芭乐售价5PESO,一只木瓜7PESO。还有一些人拿着编成麻花辫的大蒜当街售卖,销路也还不错。
资金不够充裕的人开始了小食档口的生意。最常见的是咖啡小铺,当地人会在自家门口挂出一个小木板牌,1PESO一小杯的咖啡、5PESO的小蛋糕之类的,种类大体在五六样左右,没有超过10PESO的小食。古巴人都会选择在上班路上喝杯咖啡。比萨店是同样常见的档口,5-12PESO的比萨是很多人的早饭以及晚饭前的点心。
在这股滚滚的经济改革浪潮中,一些人是迎头而上,一些人则显得很有些无奈。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告诉我们,“我50岁,大学学的是机械物理,但现在却当起了出租车司机,我有个女儿还有个5岁的儿子,如果为政府工作,我一个月只能拿20CUC,但现在一袋洗衣粉就要0.5CUC。”
现在,他在长途汽车站附近找机会拉外国人,每趟挣个三五CUC。他74岁的母亲当起了民宿房主,出租一个房间,每月交给政府150CUC的管理费,会一点英语的他同时负责为不会西语的游客翻译。在寻找住客的时候,他的母亲总是第一时间拦住下车的外国客人,不让中间人和他们说话,并且高举自己CASA的名片大喊她唯一会说的英文“This is my own house”。他们用更低的价格揽客,一晚15CUC,并且包含早餐。
在这家民宿,我们还吃到了迎客水果,那时这位司机也说了一句话“Don’t be afraid!This is free!”
“你不能在机场换钱!”
在古巴几乎看不到公共厕所,景点、酒店、餐厅,就连哈瓦那大学教学楼的厕所竟然也不免费。所有厕所都会有专人把守,守门人手边常常放着一个收钱盒子,给多少倒是丰俭由人。
银行的分支机构也很少,为数不多的几家几乎整天都要排长队等叫号。在古巴,外国人如想寄一张明信片到国外,恭喜你,一番斗智斗勇后你将输得一败涂地——邮电局标价9PESO的邮票,你需要支付1CUC购买。想用邮票上标明的PESO付款,没门!想看价目表?没有!多收费的理由?没有!不用争辩,工作人员基本不会英语,只是冷淡地在纸上写上“1CUC”。
更为离奇的事情将在离开古巴的最后时刻猛敲你的后脑勺——机场的换钱处居然不接受PESO换成CUC!哪怕你叫嚣着“当初这钱就是从这里换来的”,见惯外国人发飙的银行人员、保安也会耸耸肩告诉你,“PESO只能在市内的银行换回来,这里不可以。”眼看着飞机就将在一两个小时之后起飞,机场远在离市区半小时车程的郊外且只有单程要价25CUC的出租车可达,大多数游人的选择是默默将一大叠剩下的PESO塞回口袋。
不过,没有什么不可能,钱总归还是钱。哈瓦那机场遍布小店,有超市、首饰店、巧克力店、纪念品商店、快餐店,因为位置的特殊性,所有商店的人几乎都会简单的英语交流,而且基本一人一档。这种布局让这些工作人员有了赚外快的好法子,手拿PESO的外国人可以暗地里找他们交易换得CUC,从而换回欧元。当然,这时就不能用汇率来计算了,23CUC能换到20CUC就不错了,他们都拿准了外国人不想抱着废纸回国的心情。
>>完整内容、精美版式、便捷获取。立即下载南都周刊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