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Delhi@India 《一千零一夜》的场景,就是每天最真实的生活

$
0
0

一千零一夜

文/图_ 丁丁

旧德里和新德里一北一南,是历次轰轰烈烈城市建造运动中最后两个版本。尽管英国人按照自己家乡风格修建的新德里建筑雄伟、规划有序,但在口碑上却始终不敌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400年前的杰作。拥挤和无序似乎更有印度的味道,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旧德里的核心区域只有11公里,这片地方以红堡(Red Port)为核心,从其拉合尔门前的月光市场(ChandniChowk)开始,如《一千零一夜》般神奇的场景,就是这里每天最真实的生活。

朝拜结束,立即投入俗世生活

因为住得很近,所以我在一大早的时候,便优哉游哉地走过两个街区,出现在了这里。由于时间尚早,熙熙攘攘的景象还没有出现。汽车不用使劲按喇叭也可以顺利通过,TUKTUK则更为惬意地穿行其间,连路边伸着手,嘴里不停重复“one Rupee”的乞丐,此时也一脸开心的样子。顺着曲折的路一拐,眼前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的祈祷就要开始了。这是很多当地人每天五次的必修课。此时,我混迹在穿白色长袍、头顶小帽的人群中,忐忑不安地往里走。

“我可以进去吗?”在入口处,我战战兢兢地问一个阿訇模样的人。“当然,我们和真主都欢迎你。不过,祈祷的时候不要走动,收好相机。”尽管他样子有些凶,但态度非常友善。穿过高大的门楼,我与身边的人一起进入到清真寺的院子内。

旧德里的一天,就是从这个清真寺宣礼塔上悠扬吟诵的《古兰经》声开始的。这声音似乎有种穿透一切建筑的感召力,当它被唱响的时候,人们纷纷走进来,穿过空旷巨大的庭院,脱掉鞋进入简洁无装饰的厅堂中央,面朝麦加的方向席地而坐,开始一天五次朝拜中的第一次。虽然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人们仍然非常虔诚。早去的人可以进入大殿,晚些的就只能在院子里,面西而坐,这样依次向外,人多到一直延续到室外广场上,在一个印度教占据主导的国家,眼前的场景足以让人感到壮观——难不成全德里的伊斯兰教徒此时都汇聚在这里?

随着朝拜的结束,旧德里若干条迷宫般的街巷开始喧嚣起来,随着太阳的升高,温度不断提升,但燥热的空气并没有阻挡住人流的不断增加,慕名的游客陆续到来。作为印度最大、世界第三的清真寺,贾玛清真寺是旧德里的地标。游客没有理由不来这里看看,红色基座清真寺的圆形白色拱顶在日光下出现若干阴影与层次,顶部的月牙闪耀着金光。当地人在朝拜结束后便立即投入俗世生活,而不远的月光市场便是再合适的去处了。这个有着好听名字的地方此时已经摆满摊位,路边食物摊一个挨一个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似乎都对不远处的露天公厕视而不见,前者与后者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也不会妨碍人们的食欲。结束祈祷的人们通常会悠闲地坐下来,喝一杯奶茶,点上两个咖喱角或油炸香蕉。此时,这里便是整个城市最大的社交场所,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仿佛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老朋友。这样的场面,一直持续到将近中午。

工业化商品旁,手工作坊我行我素

据说,在建造之初,这里是莫卧儿王朝贵族生活起居的高尚之地,每到夜晚,路上雕琢着印度神话图案的水池会反射出头顶洒下的皎洁月光,“月光市场”这个充满诗意的街名便是由此而来。如今,这个拥挤无序、头顶被无数电线切割得七零八落的地方,恐怕即便到了深夜,也见不到月光了。不过作为如今的繁华商业区,这里浓厚的市井氛围,有时候比它的名字更为吸引人。在出售廉价工业化商品的摊子中间,一些手工作坊依然我行我素地与他们并肩而立,那些似乎已经可有可无,随时可以被代替的有趣玩意时常给人带来惊喜。一家敲打声传出去老远的黄铜作坊就是其中之一,我路过时,一下就被那叮叮当当的声音和里面恍如隔世的气氛给迷住了,站在门外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阵子后,依然不过瘾,于是就开始跟里面每个工匠聊天套交情,混熟后取得允许,进入作坊内部一探究竟。

这个如今看起来依然简陋的作坊已经是传到第三代人经营的老店了,从开始到现在始终有着明确细致的工序分工,学徒做最简单粗重的活儿:他们负责卖力地抡起9磅重的铁锤。经过他们初加工的产品进入下一个环节,在有一定经验的工匠手中,物品的模样便可以看出来了。之后,资深的老师傅出场了,这位上了年纪的锡克教老先生穿着干净的衣服,头上包着白色头巾,戴着老花眼镜,完全一派大师风范,他多数时候在琢磨,少数时候动手,但总能一气呵成,让一件如艺术品般的东西在手中诞生:水盆、茶壶、各种小摆设……成品就直接挂在门口或摆在货架上,成了作坊里最好的招牌。

路对面的首饰店,是印度妇女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在印度社会,黄金一直是最时尚的,街上的每个女性,在身体可见的部位,几乎都会有一件以上的黄金饰品。店里那个带玻璃橱窗的柜台被黄澄澄的金戒指、项链、手镯摆满,也总被女士们包围,他们或者与丈夫、男友,或者与姐妹朋友结伴进入,七嘴八舌地挑选,拿出来试,而柜台里的小伙计也很耐心地、乐呵呵地满足着顾客的要求。师傅则坐镇一个角落,做着精细的手工活,不是为客人把款式过时的首饰改成最时髦的,就是将一个古董银币和银戒指接在一起,做成一个很酷、且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这样的一条街上,能发现很多这样有意思的铺子,也能认识很有意思的手艺人,譬如说小巷子里把缝纫机踩得上下翻飞的青年男裁缝,活计利落外,可以说一口伦敦腔的英语;打了半辈子廓喀尔刀的老师傅,是这门手艺的第5代传人,而专心致志在自家临街的房子里做土陶的,像个艺术家般专注地对待自己的作品……

>>完整内容、精美版式、便捷获取。立即下载南都周刊iPad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