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_周卫 记者_李岩 北京报道 摄影_刘浚
“政策出来的那天,感觉自己被国家抛弃了。”随迁子女家长“网上游”对《南都周刊》记者说。
“按照2012年12月底北京市出台的异地高考过渡方案,即使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随迁子女也只可在京参加中职、高职、开放大学、网络高教、成人自考等考试。”
“网上游”是“教育公平联合行动”的一员。这些家长志愿者背景各异。他们或大学毕业后在京安家,或因配偶工作调动随迁至京,或因怀着“北京梦”在京工作发展。他们的孩子大部分生于北京或自小学开始就在北京求学。
但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他们的孩子被挡在了北京的高考门口。
“网上游”是“教育公平联合行动”的一员,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她的孩子被挡在了北京的高考门口。
进不去的北京
12年前,“网上游”怀揣对政府办事效率的信任,决定赌一把。12年后,她彻底输了,而且输得伤痕累累。
2001年,“网上游”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一国企职员,那时,儿子赵小明刚上一年级,丈夫调任北京,一周回家一次。每次离别时,孩子都会哭着追着车跑。因忍受不了长期两地分居,她辞掉工作赴京与丈夫团聚,儿子也由此开始了在京求学生涯。
“当时已经知道孩子高考可能面临的问题,也知道有人大代表在呼吁,想还有12年时间,应该差不多了,现在想真是太天真了。”“网上游”苦笑道。
谈到孩子,“网上游”会自然流露出一股自豪之情。小学六年,赵小明每年都是三学生,小学毕业时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此外,“羊坊店十佳少先队员”、“北京市红领巾奖章”等奖项,也都是他能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然而,由于没有北京户口,这些奖项不能给他升学加分,因为他没有资格参加北京的小升初考试。
“网上游”不得不把儿子送到一家私立学校就读,代价是一次性三万的赞助费加每学年八千的学费。儿子很争气,入学时顺利考上了该校的实验班,实验班的孩子是可以免中考直升该校高中部的。
但是,当年的招生还是出了纰漏。还是由于户口的限制,赵小明不能享受实验班直升高中的权利。跟学校交涉失败后,在距离中考20多天前,赵小明停学在家备战中考。之后,他进入了另一所私立高中。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2012年年底前,31个省、区、市要因地制宜出台各地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政策。
“网上游”看到了希望,既然要出台具体政策,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应该有机会能在2014年参加北京的高考。
截至2013年1月1日,全国共有27个省市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其中,广东省规定2014年放开高职考、2016年放开高考,上海市规定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而北京规定,2013年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参加中职考试,2014年可以放开高职考试。
得知这一结果,“网上游”欲哭无泪。北大教授张千帆如此评价北上广出台的方案“广东是基本及格的,上海是不及格的,北京应该说是交了一张白卷。为什么说上海的方案不及格?因为它区别了A证、C证,人为地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
琉璃河中学高三学生林何一家。由于户籍不在北京,他也面临着来年高考怎么办的问题。
回不去的老家
同样赌输的还有何青容。她至今仍想不明白,既然儿子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周围邻居也都是北京人,能在北京参加中考,为什么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何青容1989年来京,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2005年,儿子林何在北京出生,虽然丈夫是北京籍,但儿子的户籍还是只能随母亲,他成了四川人。
沾了父亲是北京籍的“便宜”,中考那年,林何在北京顺利参加中考,因为他满足“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的父母一方为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证明的考生”等9项条件中的1项。
儿子高一那年,得知由于户籍问题将来可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时,何青容将林何转到了老家四川广元念高中,以期将来顺利参加高考。在此之前,从小长在北京的林何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是个外地人。
对于林何来说,他的户籍所在地并不是“老家”,而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偶尔过春节时,他跟何青容一起回“老家”,最多待七八天就回京。
何青容在老家广元只有一年近80的老母亲。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月租500元的两居室,开始了给儿子陪读的生活。彼时,丈夫依旧在北京上班,用1300左右的月薪养家。
广元的陪读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习惯了北京生活的林何,对四川的气候和饮食等明显不适,母子俩都开始生病。更严重的是,当地老师上课多用方言,而来自北京的四川人林何很难听懂。第一次考试,他考了班上倒数第三名。
反复的生病与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导致第二学期开学仅一个月后,林何就又转回了北京上学。
然而,由于两地教材不一样,回北京读高中后,林何又面临新的困难。当时正好赶上了学校的第一次小考,他考了倒数第一名。他哭着对母亲说:“这边学的跟那边学的完全不一样,打死我也不回去了。”
2012年12月1日至5日是参加2013年北京市高考的报名时间。尽管《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通知》规定考生“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然而,跟许多非京籍考生一样,林何竟然在网上报名系统中报名成功。
当日,微博上也有消息称:“非京籍考生2013年高考网上报名成功。”但很快,梦想破灭。北京教育考试院迅速回应称:网报之后还需进行资格确认,未经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小升初博弈初胜
其实,何青容三年前就在愁儿子未来高考怎么办。一天,她外出时看到街上有人在发传单,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她感觉“维护自个儿权利挺好”,就加入了“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志愿者”队伍,开始了她近两年的“争取高考同城待遇”之路。
同样在2010年,“网上游”也加入了家长志愿者队伍,每月去北京市教委及教育部的信访办递材料、要求与相关负责人对话。
这个家长志愿者团队出现于2009年底,最初人数不到十个。那时,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先争取北京市小升初同城待遇,然后希望到2012底取消高考户籍制度。
负责活动总体协调的“胡杨”户籍在上海,之前带着孩子在新疆上班,与在北京工作的丈夫长期两地分居。跟大部分家庭一样,因忍受不了两地分居,“胡杨”后来带着孩子来京与丈夫团聚。
2009年底,“胡杨”的孩子上五年级。在另一名家长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一位长期关注外地人在京权益的海淀区人大代表。最初两次接触这名人大代表后,对方只是向他们了解情况,并没有明确表态要怎么帮他们。
两个月后,“胡杨”接到了该人大代表的电话。再次见面时,对方拿出一份关于争取小升初同城待遇的材料,内容情理并茂,呼吁给予保障非京籍人员的合法权益。“胡杨”和几位家长开始带着材料走上街头征集签名。
在公园征集签名的时候,“胡杨”曾被一名京籍女士大骂,对方责怪他们挤占北京孩子的教育资源。
有一天,孩子放学后回来哭,说学校发了小升初信息表,自己不能填报。安慰了孩子后,次日,“胡杨”早上9点走上街头,一直到晚上12点,都在疯狂地征集签名。
2010年2月底开始,“胡杨”和几位家长在该名海淀区人大代表的带领下,带着倡议书和街头征集到的签名,开始向北京市教委施压,要求兑现《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规定平等教育条件。该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同时,由随迁子女家长组成的志愿者群体“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成立,他们依靠十几个QQ群交流联络。
2010年3月底,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前述规定的具体办法。家长们开始带着北京市教委的文件继续给海淀区教委施压。每周四,家长们都会人手一份材料,来到海淀区教委,要求实行小升初同城待遇。
4月1日,面对10位家长代表的诉求,海淀区教委表示“海淀区教育资源紧张,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4月8日,20位家长代表征集了1850个签名,第五次去海淀教委,提出“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
到4月22日,海淀区7000名非京籍学生终于实现了小升初同城待遇。
海淀区落实政策后,家长们继续去其他各个区推进政策落实。
小升初政策破冰过程中,家长志愿者的队伍也逐渐壮大,第一阶段结束后,有联系方式的家长团队达到了两千人多人。
高考户籍藩篱
小升初同城待遇的推动成功让家长们大受鼓舞。2010年7月开始,家长们约定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去走访教育部,推动异地高考的政策启动。
此前,由于团队成员数量较少,家长们主要依靠电话相互联系。2010年8月,家长们开办了“我要高考网”,其中设有“社会关注”、“志愿者”、“我家故事”、“视频”等版块。网站首页上附有全国各地随迁子女家长联络QQ群号,其中北京地区的最多,截至目前共有35个,其次为上海,共有9个群。
由于不懂网络,何青容依旧用电话跟其他家长们保持联系,她和丈夫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志愿者们的维权活动。两年来差不多每个周四的上午,她都会早早起床,跟丈夫一起步行20分钟左右到车站,换乘4次公交车,花3到4小时的时间,去教育部或者北京市教委门口争取儿子在京高考的权利。
2011年1月北京市“两会”前,家长们向100多名北京市人大代表寄送呼吁书及万人签名册。北京“两会”期间,13名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递交了关于“合理解决非北京户籍居民的子女参加北京地区中考和高考”的提案。
家长们的行动似乎奏效了。随后,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当年全国“两会”上首次表态称,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家长们将袁贵仁的表态用大字放在“我要高考网”的首页,并附上“2011年3月10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表示随迁子女高考正在调研时间已过XXX天,支持签名XXX”。截至目前,获得的支持签名书已逾十万。
同年5月21日,“关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知名学者张千帆、陈丹青等及多家媒体、家长志愿者共六十多人参会研讨。
2011年6月23日是家长们呼吁开放异地高考一周年的日子。那一天,“网上游”生平第一次被派出所“问话”。
“20年前,我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想到20年后,我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坐到了那种地方。太可笑了!”“网上游”哭笑不得。
那天早晨,穿着印有“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白色T恤的“网上游”刚从地铁出来,就看见一名拿摄像机的志愿者被警察带走了。她跟另外几名家长一起跟到了派出所,没想到也被“问话”了。从派出所出来后,下午,北京下起了暴雨, “此次降雨为北京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网上游”们觉得,好像老天都在为他们遭遇的不公鸣不平。
同年10月,张千帆等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户籍限制。10月29日,部分非京籍随迁子女家长邀请学者、媒体,发布了由他们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方案建议应“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来认定高考报名资格”。
2012年,家长志愿者们的活动强度有增加。2月23日,500多名家长在教育部信访办要求与部长袁贵仁直接对话,为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后一直到8月份,基本一月一次,期间穿插多次专家研讨会。
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高校调研,有媒体报道称,杜对异地高考问题表态,称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同一天,在教育部门口,“胡杨”和另一名家长“跳舞”在询问教育部方案何时出台时被驱散。
当天,距离袁贵仁2011年表态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距离这些家长子女高考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令人失望的是,2012年7月26日,家长再度前往教育部要求其尽快公布《意见》全文,教育部信访办工作人员却称,媒体报道的“已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是误读,原话应是“一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
9月上旬,北京市异地高考政策还未出台。何青容担心日益加重,儿子能否在2013年参加北京的高考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父母的努力,林何也都看在眼里,他经常跟父母一起参加各种研讨会,与其他家长交流。但是对于父母的努力能不能达到某种效果,他不敢说。“不敢说丧气的话,怕伤他们的心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林何说。
12月22日,北京迎来大风降温天气,气温降至零下15摄氏度。北京的异地高考方案还未出台。家长们商定集体散步,小规模的聚集很快被警察驱散了。
12月30日,在国务院规定的最后大限之前,北京市异地高考过渡方案终于出台。之前10天,北京市教委就异地高考方案举行了专家座谈会,该委相关人员称“邀请了张千帆和杨东平两位专家,但二位没有参加。”
对此,张千帆表示,在专家座谈会开过一周多后,他才发现他的信箱底下压着一张邀请函,20号开会,邀请函的落款是18号。“现在开会很少通过邮寄邀请函这种方式,一般通过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即使邮寄邀请函也不会这么仓促。我想他们筹备这个会久矣,用这种通知方式是不妥当的。”
北京的过渡方案出台后,参加北京高考希望落空的赵小明在备战托福,准备出国。而林何则准备复读一年,期待着来年能出台政策,让他能在京正常参加高考。
“如果可以,我想去黑龙江信息科技大学,我一个好朋友在那,也是北京人,他当初知道我不能参加高考时都哭傻了。”林何说。
根子在特权
2012年8月5日,一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戴着面具踩着高跷在北大西门表演行为艺术,抨击北京高考生享受太多特权。他对媒体表示“踩高跷”是“京生考北大,高人一等”的意思,他希望以此“唤醒更多人意识到这种不公平,敢站出来打破这种局面,让高考和户籍制度最终分开,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财新网执行总编辑张继伟调侃说,北京异地高考方案若要满足“让老百姓满意”的最高指示,一定要备有一个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才能想出来的妙招:就是在2014年之前,把北京的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统统变成高等职业学校。
2012年10月7日,在异地高考争论激烈程度仅次于北京的上海,两名90后学生在复旦大学门口以同样的行为艺术呼吁教育公平。这两名学生戴着面具,人手持一标语站在跷跷板上,持“户籍才有重量”的将持“知识不是力量”的学生高高翘起。
在全国27个出台方案的省市中,凡是没有什么高考特权的地方,都放得比较开。比如,黑龙江、安徽、重庆、河北、湖南、吉林、辽宁、浙江、江苏、河南、云南、湖北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自2013年起即可在当地参加高考。
中国政法大学王涌撰文指出,中国教育公平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机会严重不平等,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特大城市学生倾斜,异地高考与高考移民的问题由此产生。王涌还指出,掌握资源分配的权势人群,他们一般容易得到京沪这样特大城市的户籍,子女因此能获得荫庇。
至于降低京沪两地高考报名条件引发的担忧,如教育资源有限、人口爆炸甚至社会秩序紊乱等,张千帆教授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则表示:“政策放开以后,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京沪,政府应该提出有关证据,把他们的忧虑跟社会交代一下。有些忧虑可能是合理的,有些可能只是一个借口,或者是杞人忧天的恐惧,但有理没理都拿出来晒一晒。”
(注:文中“赵小明”为化名,“网上游”、“胡杨”为网名)
“广东是基本及格的,上海是不及格的,北京应该说是交了一张白卷。”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如此评价京沪粤三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