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香港实施奶粉新政:除非获得许可,否则禁止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每位离境者只能携带最多两罐净重为1.8Kg的奶粉。在该法实施的第一天,香港海关共拘捕25位违法者,检获115 罐奶粉。
港府为什么对奶粉离境要作如此严厉的管制?据说是近期香港奶粉供应紧张:因为香港奶粉有品质保证且价格便宜—同年龄段、同样容量的奶粉,香港的价格比内地便宜三分之一左右。需求量上升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涨价,由于内地居民和水客在超市大量购买,导致奶粉涨价,引发本港居民的抱怨;二是难买,某些品牌的奶粉出现断货三四周的情况。
正因为此,香港奶粉紧缺终于从普通的商业事件发展成为公共卫生事件,港府也出台史上最为严重的“限购措施”,违例者最高会被罚款50万元及监禁2年。但是,这么严厉的举措会缓解香港奶粉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吗?对此,我持审慎态度。限购当然减少那些专业水客的供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打击需求就能够真正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就像有人指出的,此前只是水客在带货,今后则可能发展到每个赴港的大陆游客都会带奶粉。如果每个赴港旅行的游客出境时都携带两罐奶粉,那么问题可能比现在更严重。
那么,不限购可以吗?有人说香港奶粉供给造成的短期压力,会随着国际乳业公司系统性重估香港市场需求而缓释。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实则大谬。首先,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产能和周期问题。在一定期限内,乳制品公司能够提供多少奶粉是由现在的奶牛数量所决定的—在奶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奶粉供应当然是不可能。
其次,即便是增加了供应量,也不意味着香港婴儿就能用上奶粉。对于一般工薪阶层而言,购买奶粉的时间是固定的—那就是下班休息时间和周末。而对于那些专业水客而言,上班族上班的时间恰恰是他们买奶粉的时间,正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所以那些具有正常需求的家庭在超市和药店买不到奶粉—因为这些奶粉都落入了专业水客的囊中。那么奶粉供应量增加后能够让普通香港家庭买上奶粉吗?恐怕还是不能。
话虽如此,限购还是引发了严重的质疑。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让那些想从香港购买奶粉的大陆游客愤怒—限购之后,会增加购买奶粉的成本;二是很多人认为,限购政策与香港基本法自由贸易的原则相悖,有损香港的基本价值。
也正是因为此,并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支持这一举措。根据香港卫生局提供的公众意见摘要,在修法过程中,共收到35份由个人和15份由机构提供的50份意见书。15份机构意见中除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以外,几乎都是反对限购;而35份个人意见中,也只有将近一半支持。
那么,在限购以外,还有更好的举措吗?澳门自今年1月28日起实施的“母婴临时支援计划”值得借鉴。根据该计划,只需要在卫生局登记,澳门本地婴儿就可以获得每4周5罐奶粉的供应量。具体做法是,家长及婴儿监护人在作出登记时应签署同意书,同意卫生局将其资料提供给奶粉供应商,并领取由卫生局发出的“母婴临时支援计划”奶粉购买卡。登记后7天,供应商将优先把奶粉售卖给已登记的婴儿家庭,参加者可携带奶粉卡前往购买。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计划属于自愿性质,并不强求本地婴儿都需要登记,而且澳门政府也承认这仅仅为缓解近期出现的奶粉荒而采取的短期应急措施。该计划的可取之处就在于把本地的服务和普通的市场需求相区分,既满足了本地需求,也没有限制观光客的选择,两者的利益得到了平衡。
这次港府能以奶粉供应不足为由实行限购,那下次会采取哪些措施?以自由贸易为核心价值的香港,居然以限购的方法来应对奶粉市场供应,这可能是最让公众失望的。当然,内地这么多人在微博上打口水战,并非真正关心奶粉限购是否有损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关心自家的奶粉为何那么不争气、进口奶粉为何这么贵?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