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无厘头,但奇异的高贵

$
0
0

201323_96

记者_洪玮

“BP先生”

(BP ZOOM)创立于1992年。法国著名新式小丑二人组合,作品诙谐又充满诗意。和传统小丑常见的一招一式不同,他们的表演充满自我开发的原创性。几乎没有对白,全靠肢体语言、平淡日常的道具和音乐音效,两人互相拆台,犯傻搞怪。曾获德国MOERS国际戏剧艺术节一等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演出特别奖和巴塞罗那国际小丑艺术节一等奖等大奖。

寻回诗意童真

B先生和P先生都想在观众面前K歌一曲,但聪明的B先生抢到了话筒,P先生在一边急得满头汗,别担心,他突然头上冒出个小灯泡,把话筒线当作贝斯弦弹了起来,节奏越弹越快,B先生逐渐力有不逮,只好收声翻白眼,P先生就这样夺回了舞台的自主权。

他们是小丑吗?没有麦当劳叔叔那样的妆容,没有大红鼻子,B先生穿西装、戴圆眼镜,看上去是个严肃精明的资本家,P先生则是一个调皮迷糊的工人形象;他们是小丑:天真、单纯,用他们的犯傻和小聪明,互相拆台,又互相合作,和观众互动,虽无台词,也赚足欢笑。

这是今年“中法文化之春”的节目新式小丑剧《BP先生:穿梭时光》。这是“BP先生”第一次到中国大陆演出,在广州大剧院里,没有杂技,没有火球,哥俩就靠着演技、简单的道具、音效以及想象力完成了上天入地的“穿梭旅行”。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提问,大意是为何小孩们的笑点比大人低,结果许多大人都喊起来,不是的,我们也都笑得很开心!

演出一开始是类似于《80天环游地球》的场景,但是靠着纸皮箱和小气球做的“热气球”BP先生如何上天?他们用身体的细微摆动反映气流;他们惊指地面,表情变换,你好像也看见了高空俯瞰的景象;他们开始滑稽地打冷战,你自然就清楚了他们进入了更高的天空;配乐也精心灌注进信息量,简单的例子是,《New York, New York》响起的时候,你确信了,他们此刻正在纽约上空!

被他们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逗笑之后,会让人突然想起,我们儿时拿着氢气球的时候,不也朦胧地想过随它飞上天,而BP先生一个个地把类似的幻想实现。突然涌现的儿时回忆,让滑稽带着诗意。他们使用的都是日常可见的道具:纸箱、气球、水桶、扫把、话筒、雨刮器,还有纸飞机,儿时的幻想,也恰是从这些身边的物件出发的。在他们手中,纸飞机变得很大,呆萌又有点像梦境,实际上,这个巨大纸飞机的飘动痕迹却有一种优雅的美,这些细节都让这出剧如《巴黎人报》所评论的—“无厘头,但奇异的高贵”。

B先生的扮演者伯尼(Bernie Collins),1956年生于纽约,原来在合唱团唱歌,因为一次列队唱歌的步伐失误无意博得满堂欢笑,他自己也迷上了“如何让人发笑”的奥秘,于是逃离故乡加入马戏团。没过多久,美越战争结束,伯尼用欢笑为人疗伤。P先生由法国人菲利普(Philippe Martz)扮演,年轻时梦想成为摇滚巨星,组过band,当过鼓手,在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鸿沟后,开始研究戏剧表演,却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而之前的摇滚梦在他们的演出里也帮了大忙,比如刚才提到的抢话筒那场戏,P先生最后摇滚了起来,进入空气吉他的状态,顺便把全场气氛点燃了。

伯尼和菲利普的相识开始于一次共用化妆间里的闲聊,他们发现彼此都喜欢小丑艺术,而且十分投缘。刚认识那会儿,在冰天雪地的巴黎,他们搓着热咖啡杯,一心一意地分享滑稽动作,“其实我们就是花了三个月纯粹逗对方笑!”伯尼对《南都周刊》记者说。在这疯狂逗笑彼此的三个月后,他们才开始正经构想些东西,而“BP先生”(BP ZOOM),也随之诞生,至今已有21年,这出《穿梭时光》是他们20周年的纪念作品。

201323_95

201323_94

小丑就是另一个自己

BP先生的创作天马行空,比如《穿梭时光》里有一场戏是在海底,由头只是因为菲利普说他喜欢做飘动的动作,觉得像是在天上。伯尼想到,鱼在水中一样有类似的飘动,但是怎么让观众相信他们在水里呢?他们去海洋馆“调研”观察,改进动作,还总结出一定要有“向上飘的泡泡”这一现象,所以他们做了吹肥皂泡的机器,表演的时候,伯尼还含了一口肥皂水,在马戏团那会儿他口吐火焰的绝活,在这里变成了口吐肥皂泡。加上蓝色的舞台灯光,观众自然知道这是海底,而菲利普也可以尽情“飘动”了。

但是场景怎么顺利转接到海底呢?为了让观众相信有水进了舞台,伯尼想到父亲逗他玩的招数——用手指弹脸颊发出水滴的声音。他们就写了一幕,剧院天花板有个缝隙,水流进来了,观众知道是B先生用嘴巴搞的鬼,但P先生不知道,信以为真,很慌张,经过这场把P先生耍得团团转的戏,伯尼又模拟出哗哗的水声,舞台就这样被“灌满水”,进入了海底世界。

这种发掘动作的过程,其实正是新型小丑剧和传统小丑剧的差别。菲利普说,小丑不是学来的,是发掘来的。和传统小丑有固定的一招一式不同,培养新式小丑的时候必须发掘很个人的东西,比如某种特别的笑的方式、打冷颤的方式,甚至是挖掘他爱幻想、忘东忘西的问题性格,“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质,在小丑剧中塑造另一个自己”,菲利普师从法国小丑大师Philippe Gauthier,老师总是能敏锐地发现他一些很个人的动作特别好玩,所以,就算在剧中不断出丑也不觉得羞耻,“因为那就是另一个自己”。新式小丑的表演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加大了创作和表演的难度。

在欧洲传统的小丑表演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主要是在马戏团。伯尼介绍,在1960年代,美国和欧洲社会变化,更加开放,演员开始在街头表演,甚至是很多大制作都是在街边进行,把表演带给民众,小丑也从传统马戏团走出来,到了街上,面对群众,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菲利普之前就是出色的街头艺人。1970年代末到80年代,欧美大陆上新马戏运动开始,杂耍、小丑剧、歌舞表演从街头进入剧场,也演化出新的表演方式,同样获得成功。像伯尼和菲利普这样的小丑,不再是传统的马戏团设置的一部分,他们进入了剧场,一起探索新型的小丑剧。

伯尼和菲利普自导自演,满世界演出,奇妙的是他们能跨越文化戳中笑点。他们的幽默不需要台词。动作和表情更有跨文化的特性,特别是喜剧,语言倒容易出现不同文化的“笑点”差异。优秀的演技和创意让BP先生拿下许多业内大奖,包括德国MOERS国际戏剧艺术节一等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演出特别奖、巴塞罗那国际小丑艺术节一等奖等。他们非常受欢迎,以至于21年来,平均每周都要上台。

有时候,他们要反复演同一出剧,但他们不觉无聊,观察世界各地观众的反映就是乐子。伯尼说起在巴西,观众看见装着鱼鳍的B先生,想起了狂欢节装扮,也不管当时的配乐是一点都不搭的古典钢琴,自顾自跳起了桑巴;在意大利,观众会自行脑补人物对话并且说出来,让伯尼都忍不住笑;在日本,看着他们状况百出,甚至跌下舞台,观众当真了,纷纷“O嘴”,过了一阵才反应过来这些都是笑点,而进入状态后,他们甚至打破剧院不能用手机的规矩发推特“他们真的太疯狂太好笑了!”

在这种时候,台上台下的界限模糊了,你在看小丑,小丑也在看你,或许你在小丑身上,也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人总会犯傻,总会天真,总有单纯,总有童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