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吐槽微信

$
0
0

34_63

记者_王宏宇

想像马化腾家族一样,成为中国最富有的3000个中国家庭之一?那必须了解微信这个神一般的存在。据信,微信用户已经在上个月超过了5亿,成为这个星球最受欢迎的移动即时通信应用。

此前微信招来的质疑主要有三:一是发展过于依赖腾讯的市场占有率,二是产品“借鉴之处”太多,三是像QQ,以及曾经的新浪微博一样,占据优势后就开始“横着走”,充斥各种繁杂的入口和想法,没有像Twitter一样坚守“一个简单规则构造成的复杂世界”。

现在吐槽者们都乖乖闭上了嘴巴。首先,微信最初确实只有6个程序员开发了两个月,但现在团队已经有200人,纵观全球都没有哪家公司投入这么多资源——据说Facebook的Messenger团队也只有几十人。为啥没人骂Facebook,还有米聊、微博、电信运营商?

其次,互联网产品很少有“完全自主创新”,比如 Whats App参考了Kik messenger,Kik又参考了黑莓的BlackBerry Messenger(BBM),BBM当年自己不想跨平台开放,现在又能怪谁?《华尔街日报》说得好,“微信在借鉴其他产品的所有卓越功能方面做得很好,并彻底超越了它们。”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微信每个大的版本都会增加新的功能,也都会有旧的功能消失,这在圈内叫“试错”,即产品方向不确定时频繁尝试,相信过段时间会稳定下来。大家手机上的微信数据量虽然都很大,但貌似微信把接口问题处理得很好,加载速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感觉重蹈QQ覆辙的可能性不大。再说,Twitter现在不也在时时增增减减吗?

但微信仍然有自己的问题在。正如交银国际分析的,微信5.0“彻底商业化”之后,问题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所谓“智子锁定”的问题。这是《三体》里的一个桥段,讲人类科技被外星“锁死”之后,再无重大的进展,只能原地踏步。相比于之前,微信新版在技术上的改进令人失望,“街景”与摄像头拍的无关就不说了,被取消的“实时对讲”相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尽管有用户喜欢与否的因素在,但从之前的体验来看,对讲功能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特别舒服,相信是受制于服务器技术和投入的因素。

类似的吐槽点其实还有一些,比如相比于业内其他产品,语音和图片短信的质量并不算高;再比如考虑到实时沟通的体验问题,没有iPad版本情可原,但没有多手机终端同步版本就说不过去了(我因为换手机登录上句不搭下句很多次了),考虑到这也是“消失”掉的功能,相信也属于技术上的限制问题。事实上,Line刚上线时也提供网页、手机、平板上的多终端同步,后来也是因为服务器技术不行最终放弃。而一谈到服务器技术,就不是个小问题了,微信7月时就因为“光缆被切断”宕过机。而我记得Google曾经提过,公司最关键的技术壁垒,一个是Pagerank排名,另一个就是服务器技术。

其次是商业模式问题。相信《女人的起源》这种书你就傻了,微信商业化其实一直非常谨慎,卖表情和卖游戏都是意料中事,无需大惊小怪,但在苹果平台得按美元定价,安卓平台又各种不靠谱,自己做系统、做界面乃至做手机?Facebook已经证明过这个想法有多烂了。二维码的确是个杀手级的应用,微信据说也收购了线下团队,但三大运营商好几年没做成的事,微信能做到吗?这也是个疑问。

更关键的在于,爱读《失控》的张小龙说过“微信即便有一万个功能,但最终是由使用者决定的”,如果蜂群思维下“卡夫卡噩梦”上演,用户就是不想用微信支付怎么办?

还有一个问题是国际化。早些年因为思路、时机和产品属性、模式的问题,QQ没有能国际化成功,不然的话马化腾的财富排名还要前进好多。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微信正在大力推进国际化,也推出了一些新产品,比如在东南亚据说很火的基于地理位置交友的LBS聊天室。

但是在中国之外,微信的优势完全可以说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中国法律和政策因素就不说了,单说规模,最新数据说微信海外用户超过7000万,但韩国的Line已经有2亿用户。如果说即时通讯这东西应该算总数,那Facebook又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据GlobalWebIndex数据,全球手机应用装机量里,Facebook第二,微信第五,但别忘了第八位还有Facebook Messenger呢,随着Facebook终于向移动端转型,差距会越拉越大怎么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