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用空气把人窒息

$
0
0

34_104

文_张泠

某日中午,在徐家汇的“永华”电影院看宋方电影《记忆望着我》。因非周末,开始时影院中只我一人。与放映员隔着玻璃面面相觑了一下。后又进来两位看客,不再是“专场放映”。《记忆望着我》由宋方与家人(父亲宋迪进、母亲叶渝珠、哥哥宋元、嫂子、小侄女及一些亲戚)出镜演出,讲述女儿(宋方饰演)从北京回到南京,与家人度过的一段闲散平淡中暗蕴张力的时光,如同此片的风格,稳稳的静气。

影片几乎全部在一套单元公寓中完成,封闭空间中视觉表现力的设计令人想到迈克尔·汉内克的《爱》(2012)——相信很多观者并不认同此种类比。对《记忆望着我》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有人批评太过沉闷和自然主义;有人褒扬其自信与独特。

新锐女导演宋方还是在侯孝贤电影《红气球之旅》中的样子,淡淡的。电影风格也是淡淡的,内敛隐忍。女儿回家,与父母兄嫂侄女亲戚日常吃饭睡觉闲话,免不了谈及生老病死而黯然落泪。年迈失智的绣花的婆婆、孤独终老的大外公、中年便患癌症离世的老李的女儿……人们歌哭一阵,还是要继续生活、回忆,回忆老人的中年,中年人的青年,少年人的童年。该衰老的继续老去,尤其在照镜子时;该成长的还在茁壮,无论是否得到别人的注目。

中国女导演拍摄自己的家人,半纪录半剧情,多年前有王分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2000)。更多引起关注的是刘伽茵的《牛皮》(2005)与《牛皮II》(2009)。《牛皮》也将场景局限在导演父母家的斗室,一家三口的悲欢喜怒,有限的几个固定机位,不过多介入的剪接。不过《牛皮》更麻辣,戏剧冲突与突发的暴怒,《记忆望着我》很清淡(甚至平淡),暗流汹涌得有些驯顺。前者北京话的辛辣幽默,与后者南京话对白的隐忍不发,令很多观众心有戚戚而论及南北京城文化之差异。家人团聚,不外围桌而食,隐含交流的可能性与张力的酝酿。这在《牛皮》与《记忆望着我》中都占重要篇幅。喜欢观察日常状态的侯孝贤,喜欢拍“吃饭”。杨德昌则认为单拍“吃饭”乏善可陈,定要“提炼”细节。

《记忆望着我》中的固定机位长镜头中,人物很多时候背对观众,做事,凝视,或闲话。除了素人演员如此可更自在(与侯孝贤半开玩笑半认真说自己当年在台湾拍电影常用全景长镜头少特写,是为了令没有经验的演员表演更松弛异曲同工),还可造成视听分离感,减少人物面部表情干扰而更着重声音表现,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泰国导演阿彼察邦新作《湄公酒店》(2012)中用过类似手法;另外,此种处理也颠覆正统视觉传统中“正面”美学与观看方式,想象世界的另一种方向与维度,内向银幕拓展空间深度。

声音更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录音细致,印象深刻,为日本录音师山下彩手笔。窗外的车声细节,构造出一个更大的画外空间,及电影和社会空间。如阿巴斯电影《如沐爱河》(2012)的开头和结尾。有位朋友谈及《记忆望着我》时说,“也许用空气也可以把人窒息,就是这种感觉”。回忆(时间维度)与空间结合、交融、密不可分。通往过去的记忆被压缩在银幕上永久的“现在”的公寓楼的狭小空间里。门与窗子,成为与外界沟通的接口、更广泛社会背景的暗示。车窗外的风景,隔开玻璃,成为一个暧昧的映射、反射,或投射。

导演宋方更像一位访谈者,而非局内人—一个远行太久、离家族史细节太遥远、漂泊流浪在不同世界及有不同智识体验的人,与父母亲戚对坐,即使尽力去理解对方,也还是多了一层客气与疏离。故乡异乡皆是客。怀乡而近乡情怯,甘美与惆怅交织,在边缘间游走而无法停止、安顿、融入……也因此,有了“访谈”的契机,一定的距离与自觉,去探究平淡表面下激烈的情感与历史。

宋方自己剪接,朴素的、一段一段的生活流。极简到近乎随意,又有控制和设计过的痕迹。从哥哥宋元在沙发上睡着了到父亲在沙发上睡着这个剪接点非常有意思。日常的时间流逝,省略和罅隙,亦是代际间的传承与轮回。如午后轻风中的静默,一个休止符。浸淫着,美与真与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