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上海纽约大学的墙里墙外

$
0
0

12

2013年8月12日,295名上海纽约大学的新生和他们的家长及亲友参加了首届新生入学仪式

记者_周至美 实习记者_毛逸嵘 上海报道

2013年8月11日,刘亦安和父母乘高铁来到上海。这天是上海纽约大学的新生报到日。

刘亦安毕业于合肥八中,高一时,央视新闻节目中的上海纽约大学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向父母提起了此事。一直想让女儿出国留学的父亲觉得,这也许是一个既能接受西方高等教育,又能让女儿留在父母身边的好机会。

两年后,刘亦安通过校长推荐直接拿到“校园活动日”的面试资格,这是上海纽约大学招生的一个重要程序。今年3月20日,刘亦安在通过隐性面试和笔试后,如愿入读上海纽约大学。

新生营

34_2

海纽约大学学生事物院长Tyra K. Liebmann(黎艺睿) 摄影_孙炯

上海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简称NYU Shanghai,这既不是纽约大学上海分校,也不是上海校区。

“NYU Shanghai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纽约大学的老师们这样解释上海纽约大学的定位。与之前中外合作的大学不同,上海纽约大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整建制大学,2011年初获准筹建,2012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2013年秋季,第一届本科生正式入学,刘亦安就在其中。

俞立中校长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公立、私立的角度来划分。这是一种新的体制,强调的是探索,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8月11日这天是上海纽约大学新生的入学报到日,学生们的宿舍,分为两人间和三人间两种,价格从每月800元到1800元不等。根据校方的安排,每个宿舍都会有中国学生和外籍学生。上海纽约大学的学费是每年10万元,相对中国其他大学,这个收费是昂贵的;不过参照纽约大学的标准,显然又是低了。

上海纽约大学原本计划招生300人,其中中国学生151人、外籍学生149人,这被学生笑称为“中方控股”。实际上,据该校学生事务长黎艺睿(Tyra K. Liebmann)介绍,上海纽约大学2013年秋季的入学学生人数为295人,其中中国学生150人,外籍145人,外籍学生中以美国学生为主。

即使在这所大学里,中外学生也有所区别。针对中国学生的军训被推迟到大二开学时,他们将会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一起参加;外籍学生则不需要军训。

学校从一开始就给了学生们不一样的感受。从8月12日开始,刘亦安参加的是为期三周的“新生营”。每2-3名学生会拥有一位学术顾问(Advisor),与新生在选课、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交流。8月29日晚,新生营结束前倒数第二天晚上,上海纽约大学在环球港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台晚会,在超过三个小时的表演中,60多名学生登台,一等奖获得者的奖品是校方赠送的《迈克尔·杰克逊不朽传奇》的演出门票。

一切都是国际学校的模式进行。新生营最后一晚,校方包下一艘三层高的游船,在黄浦江上开了一场舞会。学生大多都着正装、礼服,在三层露台的舞池中跳了两个小时舞。

新生营结束后,一位浙江女生说,她和室友还停留在“见面Hello,出门See you later,还有Excuse me”的客气阶段。来自北京的赵天一同学已经和她的“很萌的外国学霸”朋友很熟悉了。

教育“特区”

34_1

上海纽约大学目前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内的一栋教学楼 摄影_孙炯

因为上海纽约大学在陆家嘴世纪大道的新校区要在明年才能正式启用,所以它目前还只能分散在华师大的地理楼、物理楼和理科大楼。从华师大正门进去,沿着主路向前,跨过一座小桥,前方是一尊三层楼高的毛泽东塑像,地理楼就位于毛泽东塑像的后面。

互联网在这里畅通,微信在外国学生中很流行,许多中国学生也有Facebook账号。不过也仅限于这几栋楼,在华师大校园里行成了一种独特的“墙里墙外”。

国际教育还体现在语言上。中国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中学习的同时,每个外籍学生也需要按计划学习汉语。

上海纽约大学成了华师大校园内一个小教育“特区”。相对中国的大学来说,“特区”的涵义,绝非是毕业证书的盖章、学校的名字的特别,而是教育方式的全面革新。

上海纽约大学的每个学生都将获得1至3个学期到纽约大学全球12个学习中心交流的机会,这也是该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按照中国的惯例放假,并不干涉学生的信仰自由,也不会组织礼拜、弥撒等仪式。“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校方说。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俞立中透露,教师都没有编制,他本人也不再保留行政级别。俞立中在接受南方电视台采访时说,上海纽约大学有党员教职工,但与学校的管理是没有关系的,“党就是管党的”。两名高中时入党的学生以及党员教职工挂靠在华师大党组织系统,参加组织生活。

“全球视角”

34_3

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 摄影_孙炯

初次接触之后,一些华师大的老师也对上海纽约大学抱以憧憬。“应该说对这个小‘特区’的羡慕和向往吧”,一位上海纽约大学的工作人员说,“我觉得这个学校的前景当然是积极的。在一个教育体制需要改革的地方,新生事物存在感更强一些。”

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汪小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第一学期给学生的课控制在四门左右,不像其他大学第一学期要上十几门课。

但刘亦安直言,大学并没有高中老师告诉的那样轻松。

上海纽约大学的本科课程分为三块: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加强专业课程或第二专业课程。

因为目前的任务很重,刘亦安还没有考虑第二专业课程。她的前两周都被一门《全球视角下的社会》(Global Perspective on Society,简称GPS)课程淹没了。

上海纽约大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哲学、政治、社会等课程融入了这堂GPS课程。

GPS第一课是分析两篇新闻稿。第一篇是《纽约时报》1964年3月27日刊发的报道《37人目击了谋杀,但无人报警》,讲述发生在纽约皇后区的奥斯汀街的凶杀案;第二篇是《纽约客》驻华记者欧逸文写的《中国的旁观者效应》,文章由佛山小悦悦事件讲起——那次事件中,小悦悦被两部货车碾压后躺在雨中,但18个过路人熟视无睹,最后一位拾荒者报了警。

到了第二周,30页英文材料压了下来,这些内容节选自柏拉图的《法律篇》、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穆勒的《论自由》和斯密的《道德情操论》。

那个周末,刘亦安从早上8点一直读到晚上11点。虽然花了十分的努力,但她坦言仍没有完全读懂。他们曾向老师提出,材料难度过高难消化,老师则安慰说,他们自己做学生时也是这样。

课业之辛苦出乎学生意外。一位浙江女生带着琵琶来上学,“扬言”要在一个月内玩遍上海,现在看来只是奢望。刘亦安喜欢书法,她从家里带来的大砚台,到现在还没有机会磨墨。

一位校方工作人员说:“课业的责任在于调动、发挥学生的潜能,而不是以一种面目狰狞的方式压迫学生,这也是上海纽约大学比较有活力的微妙之处。”

学生潜能的调动在GPS课堂上尤为明显。GPS每周四堂课,前三次是小班(包括一次内容梳理课和两次写作课),最后一堂是大课,校长雷蒙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罗默一起授课。

9月11日的这次大课上,首先被问到的是“哪种外国人最应该被欢迎入境?”雷蒙挑选了一名学生,让他回答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这名学生选择是“所有人”,雷蒙问:“康德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英国前首相布朗在9月12日晚来到上海纽约大学,为学生做了一场演讲。这场演讲很“高端大气”,不过,学生似乎更爱听美国纽约大学校长John Sexton在9月5日晚的那场演讲,他们用快闪欢迎了这个“可爱的老头儿”。Sexton穿着带有NYU标志的T恤和便装,对大家讲了自己的初吻,并说:“永远不要害怕失败,要迈出第一步。我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座的有多少对儿。”

当晚,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和校友为上海的伙伴们表演了一场音乐剧Reality Show。校长俞立中将表演的照片发上微博,点评说:“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专业水平的演出、耳目一新的入学教育内容,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很有启发。”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