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小额支付的城市文艺范

$
0
0

2_2

晴朗根本不是个商人,身上那种文艺情结,浓得化不开。就像他在“有约”网站首页写的那些话。

总有某些事某些情,来不及被你发现,就已经成为过去......“有约”为你提供24小时内的文艺活动,新鲜有趣。

一个有趣的展览,一场本应不该错过的舞台剧,或一位你可能一见钟情的歌手,“有约”为你推荐身边精彩的活动。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

不要让未发生的遗憾发生,让“有约”成为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之美,就在手边。门票轻松购,更优惠更个性,尽在“有约”。

没错,这就是“有约”,属于晴朗的“有约”。这位“有约”的合伙人,身上曾经有很多标签—媒体人、策展人、经纪人,唯独不像是个商人。

但是他确实在创业了,自称“创业大叔”的他,和曾在中国移动搞技术的高中同学,20多年后重相逢,碰撞出来的,就是“有约”—一个致力于城市演出小额支付的网站和APP,他的想法很简单,如同他自己微信的自我介绍—有约:文艺就在身边。

这个接近不惑的文艺大叔,拥有多年的演出票务市场经验,“有约”的创办,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们独立开发解决了电子票最后验证环节的难题,甚至还拿到了专利—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

南都周刊:当初为什么想到做这么一个叫“有约”的网站和APP,甚至开发了独立的城市小额支付验证系统?

晴朗:我做过多年的媒体,后来也做了多年的票务演出。我喜欢这种生活类型的小型演出,比如音乐、生活聚会、文化讲座、电影首映、美食、摄影等,都是城市的小型支付项目,一般都在500元以下,我们只关注小额的小型活动的移动支付。

我们为此和“有约”的合伙人—我曾在中国移动做技术开发的高中同学,开发了小额移动支付的验证系统。之前的票务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实体票务,都是打印的,一是二维码这种。但是电子票有一个问题,就是在验票环节容易出问题。特别是二维码,很容易被不法的黄牛,同时卖给了很多人,但到了最后验证的环节,才能知道真伪。南京的民谣歌手李志,在今年的全国巡回演出中,就曾经遇到过这种问题。

我们开发的支付验证专利“Z”(模仿佐罗的手势),是在最后入场时候,通过一个仿真的手势密码,让验票员模拟撕票的动作,解决了二维码的天然缺陷,同时解决了其不可避免的重复售票的问题。而且只要手机有相应的APP,也可以很方便地转赠给朋友。

南都周刊:作为一个文艺大叔,你是怎么想着做一个看似还有些技术门槛的移动支付的小型创业项目呢?

晴朗:我做了多年的票务演出,创业也是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嘛。我合作人是做技术的,我则负责市场和推广,我们是最佳拍档,当时聊到半夜,一拍即合,大家的理念看来非常相近。我们比较得意之处,就是解决了欧美都没有解决的移动支付最后一分钟的线下身份认证问题。我们发明了这个解决方案,并申请了专利。

在演出市场的票务环节,最后的验证最麻烦,传统的票务验证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成本。比如现在很多团购网站,在电影院专门设置自己的打票机,都是价格不菲。我们这个专利完全是独立研发,目前公司只有13个人,技术人员占60%。我的拍档做过很多中国移动的大型软件开发,比如七天连锁酒店移动端的后台系统。我们20多年没见了,在今年的饭局上一见如故。我虽然大学没毕业,但有实践。他读了MBA,有技术有理论。从今年6月份开始,开发了三个月,就用移动端的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都周刊:像“有约”这样的小型移动支付项目,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呢?包括后期的推广策略如何?

晴朗:我们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其一就是代售门票,通过微博微信和APP推广宣传,目前主要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推广,做一些中小型演出活动的票务代理。其次,目前也在和一些在线商城谈合作,把我们票务代理系统的专利授权他们使用。现在也有一些投资人对我们很有兴趣。

我算是个文艺青年。对于自己看过的演出很有记录的愿望,相信很多人也如此。80年代的门票很精美,有设计感,现在的门票则很粗糙。我们的电子门票,则经过专门的设计,用户可以留下很漂亮的票根。多年以后在回想,人生的记忆留下真实的凭据,回忆也是有寄托的。电子票不能仅仅是一个很难看的二维码,而应该是寄托了情感的一种消费,这是个很文艺的APP,为自己在城市的文艺生活,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