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人口学者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事实上,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并且来势凶猛。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9%增至20%,美国要花75年(1956~2031),而中国只有23年(2010~2033)。
可以预计,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从2010年的1.78亿增加到2037年的4亿。而劳动人口却不断减少。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及以上的老人之比,将从2010年的8.4:1下降到2035年的3:1。
未来如何养老,必定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普通老百姓想靠孩子养老显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孝,是真的孝不起。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的,不仅仅是爱,更是高利贷,子女还不起啊。如果现在鼓励并帮扶儿女多生养一两个孩子,才有可能让儿女能“老有所养”,自己说不定也可以靠“养孙助老”。
既然长期的宣传是“计划生育好,政府给养老”,很多人自然指望养老靠社保。其实社保不过是“养儿防老”的社会化。美国的生育率(妇女生均孩子数)在1988年之后一直稳定在2.1附近。但是社保将在2018年开始入不敷出,到2042年全面破产。美国的退休年龄已经延迟到67岁,国会希望推迟到70岁。
很多中国年轻人义愤填膺地反对推迟退休。其实如果不推迟退休年龄,受害者反而是年轻人,因为缴纳的养老金更大比例将用来养近期的老人。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今后的退休年龄将比美国要迟。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之后就低于2.1,1996-2010年平均只有1.4。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到2050年约为40%,而美国只有27%。这就意味着“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豪迈理想真的要在中国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实现。
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提出“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中间15年“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多好”。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其实是“狗咬吕洞宾”呀,杨教授所指引的这些岗位,在今后绝对是挤破头的“美差”。
还有人说靠积蓄养老和以房养老。但是养老的本质是“人养老”,不是“钱养老”、“房养老”。今后物价上涨,辛苦一生的积蓄根本就不值钱。今后购房年龄人口锐减(2028年25-29岁人口将只是2015年的一半),房价泡沫将破裂。底特律就是一个例子,当初房价坚挺;但是现在房价暴跌,城市破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养老金也没有了着落。
中国最可能走底特律老路的是东三省的某些城市。底特律是产业结构单一(汽车),成了“工业化废墟”;东三省是人口结构单一(缺乏年轻人),今后将成为“老年化废墟”。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东三省的生育率只有0.75,又无力像北京、上海那样吸引外地年轻人,本地年轻人反而外流。今后上海市长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上海靠“利用人口”维持目前的繁荣;但是由于不“生产人口”,人口结构在持续老化。
老年人数量多也意味着老年病患者多。到2039年,将有超过4千万家庭面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的危机。东北地区、湖南、山西素有高盐、高脂饮食习惯,中风发病率高。老年化家庭对妇女的影响可能更大,2010年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5岁了,今后将长7岁。通常妻子比丈夫年轻,男人去世前大多有妻子相伴;女人如果缺乏孩子照料,在晚年将孤独地生活多年,很多人还疾病缠身。比如中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将由目前的800万增加到2035年的2千万、2047年的3千万,女性患者占2/3。妇女年轻的时候没有“生机”,年老的时候苦无“生计”。世界男性自杀率平均是女性的3.7倍,但是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妇女“活得像男人”,中国是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生育能力的,要勇于“生产自救”,多养个孩子等于买份最好的养老保险。没有生育能力的,就要怂恿别人生孩子,这样可以勉强维持社保。当然,最重要的是国家要放老百姓一条“生路”:果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