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纸会讲故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正在树火纸博物馆展出的“装帧.书的进行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3楼纸展区,纸的历史介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装帧.书的进行式”展品之一:“接絮”。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云门舞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生活纸品:一朵花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生命中的一张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纸会讲故事

“用餐风景”

文_曾泉希   图_台湾树火纪念纸博物馆

台北市长安东路,一栋四层楼的老房子,一家叫树火的纪念纸博物馆。

最近,一个名为《装桢。书的进行式》的展览在这里进行。擅长以编织手法呈现艺术作品的艺术家杨伟林,突破过去纯艺术的创作形式,带领学生们通过不同形式的纸张与结构来创作作品,将二维的纸张变成三维的雕塑,或者将书视为一种载体,传达书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下,所可能产生的变化。纸的包容性、延伸性广阔的特质,在这个主题的展览中再一次得到充分展示。

几乎从成立始,树火纸博物馆就着手开展跨国越界的大小创意实验,它办理过三届国际纸艺术创作交流展,邀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针对纸作延伸想象与创作,主题都是纸与自然、与光、与人文相关。正如它在创馆主旨中所宣称的那样:“我将停止与你谈美,如果它离生活太远……”将美学彻底落实于生活当中,可以说是树火对艺术不变的执著与理念。

1959年,陈树火先生在台湾中部的小镇埔里创立了长春棉纸厂。从传统手工纸起家,陆续成立中日特种纸厂等,从事各种特殊用纸的研发、生产及进出口业务,例如:吸尘器集尘袋、医疗用纸、茶包袋、杯垫、各类美术用纸、洗衣标签、吸油面纸、防火蜂巢纸、云门舞纸、竹炭纸、纸席……涵盖了纸运用的众多方面。

“大人们围在一张纸前那种慎重、用心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总是愿意不断去挑战、发展纸的各种延展可能,并观照属于台湾纸文化的内涵。”现任树火纪念纸文化基金会执行长陈瑞惠忆起小时候,父亲经营纸厂时与当时第一大造纸国日本往来的种种经过。从一种家学的耳濡目染,到一种对文化的启发,纸所扩延的,除了生活面的应用,还有一种难以估计的无形文化积累。

1995年为实现空难不幸去世的父母亲遗愿,成立了树火纪念纸博物馆,博物馆约530平方米,共分为有四层。里面展示了与纸相关的各种事项与活动,如纸的历史、造纸的用料、过程、纸艺的创作等等。

“纸,教会我们许多,也希望你能体会,草木凋萎化纸中所蕴含承先启后运行的生生不息。”陈瑞惠如是说着。

“生命中的一张纸”

当人们拿起笔写下、画下,拿起纸当成生活随手之用,用纸作为艺术创作题材,纸可以承载很多的可能空间与情感的串连。在描述当年 “9.11”事件之后,友人远从纽约寄来,在倒塌的五角大厦废墟中所找到的一张当时罹难者在临死前所写下的纸条时,陈瑞惠很是感慨:生死一瞬之间,一张A4纸成了生死存在样态的传递媒介。于是当期展览便以“生命中的一张纸”作为策展主题,广邀世界各地的人们,将他们生命当中最珍贵、最难忘的一张纸提供给树火,艺术家再以装置的方式搭配现场的空间与灯光,将众多人难忘时刻的内心之声,化为轻薄的一张纸,再将成堆的纸张,凝聚成重量不菲的城塔!

“城市小农”

为了联结文化领域里的不同范畴,让纸得以升华,树火试图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手法、概念,传递独特的用纸思维与生活经验。“城市小农”活动便是以纸作媒介,引导大家重新思考日常生活随手可得之物,例如:食物的包装,将眼前的方便食物的来源推至生产的源头;还举办了一连串动手耕作的活动;邀请一位实行自然农法的农夫武龙先生来教大家如何利用自己家的阳台空间,种植无农药的蔬菜,自己准备餐桌上的菜肴。

“纸道”

树火总结了对纸的阶段性思考,应“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之委托,办理“纸道.境.静.敬”特展,邀请国内外共九位艺术家一同参展,就其所长各自表述对纸的诠释;为工艺开启另一扇窗,让工艺从形而下的“用品”、“装饰品”跃升为形而上的“精神产品”,会说故事、能传递感情,具有个性与温度。

“用餐风景”

邀请了中国台湾、大陆、日本、比利时等地艺术家参与,试图用纸作为载体,结合他们的创作观点,打造令人惊艳的用餐景致。艺术家何佳兴将自己平日在家中抄写心经的场景,搬来展览现场,大大的原木桌子上,摆放了泡茶的工具与笔墨,试图传达在日常生活中,喝一杯茶的安静时刻,与写心经时需要的安宁感的互为搭衬,以表达人们在每一个用餐吃饭喝茶时刻,都能像这样静下来品尝食物的美味以体会慢活的生活质感。

“云门舞纸”

2004年,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看到树火在国际纸艺术展览展出的作品“一片膜”之后,便与树火积极联系,一同研究是不是可能实现“墨流于纸上、与舞者同步律动”的画面。经过一年多的讨论、数百种材料的试验、二百多次试验失败后的不断记录与修正,当“云门舞纸”登上舞台的那一刻,大家都为之震慑。这项结合艺术、文化、科技的成果,揭示了: 纸突破了惯性,让墨水沿着纸的垂坠方向,由上而下地慢慢渗流,并同时能够承受灯光的照射,在二十分钟内,顺利地让舞者与水墨共行一段舞步。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更快捷、更完整的南都周刊iPad版(南都周刊HD)每周三提前上线,马上登录Apple App Store下载:http://itunes.apple.com/us/app/id40470647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