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不是要魔幻,而是要毁你三观

$
0
0

95_11

文_沈玎

漫长的前戏

在央视2套财经频道播出的“剑南春”广告,好好地把《权力的游戏》的开场片头给山寨了一把。原作中的君临城、临冬城等都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唐朝的“贞观十道”。

中国是一个盛产山寨的国家,也曾拍摄了很多的宫廷剧,但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情节创作上,都鲜有达到《权力的游戏》这样的高度。

对于非小说迷来说,第一季的《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是容易让人打起退堂鼓的。因为为了铺陈剧集庞大的背景,而不得不陷入到对于人物矛盾抽丝剥茧般的刻画之中。以至于在相当于一部《魔戒》电影的长度之后,最大的戏剧冲突仍然是兰尼斯特家族要诛杀斯塔克家族的几匹小狼。

当然剧集制作的精良和角色表演的出彩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HBO在每集电视剧500多万美元的制作费上,尽可能地将钱用在了非常实在的地方。观众调侃说,每当涉及大场面的战斗,往往在主角喊了一声“杀啊”之后,就是一个黑屏,接下来就是收拾战场的画面了。

而维持观众的兴奋,则主要靠着角色尚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所带来的鲁莽的性欲,以及一众国色天香的女演员在剧集中争先恐后地轻解罗裳—要知道,《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在中国民间可是号称“A Song of Kill and Fuck”。还有那些千呼万唤“始不出来”的传说中的龙和异鬼。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是《权力的游戏》的牛刀小试,当各方人物谱系都从头理顺之后,剧集开始变得不可思议起来。前戏中耐心的铺陈,就像播撒下的名叫“跌宕”的种子,而后,甚至是每一场闲聊戏,都像是挥霍起镰刀,开始收割戏剧的果实。

这就像进入一家新餐馆,服务员说请先喝杯苏打水,然后端上几碟腰果。腰果就着水一口吃下去,居然陶醉得不行了。可是别忘了,那些名叫“冰雨的风暴”、“群鸦的盛宴”、“魔龙的狂舞”的正餐,还在编剧的抽屉雪藏着。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征服了高达1160万的每周收视人群,以及由美国TorrentFreak网站公布的,问鼎美国非法下载榜的4280万次的下载量。当然,如果算上中国美剧迷们勤恳的盗版态度的话,这个数字远远不止如此。

现实的魔幻

《权力的游戏》有个跟《魔戒》相类似的魔幻大陆,现年64岁的作者,乔治·R·R·马丁在原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国王、骑士、魔法和龙的幻想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四季,只有交替并不规律的冬天和夏天。在故事的开端,世界刚刚要结束长达数年的夏季,而凛冬将至。

在一般意义上的魔幻作品中,人类和非人类彼此争斗,善恶泾渭分明,英雄总是能获得最后胜利。只要作品足够成熟,创作者也不会断然将黑暗势力彻底灭绝,而是令其在一次挫败之后,躲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继续觊觎着这个世界,等待着正义者的堕落。

然而《权力的游戏》模糊了类似《哈利波特》或《魔戒》中那种善恶的边界,在这部剧集里,没有所谓的好人,也不存在光明战胜邪恶。在两者之间,有块很大的交界地带,正义会在某刻突然坍塌,而邪恶则又意外绽放人性。

这种多维的讽刺性,就像剧中的环境设定。气候宜人的君临城,恰是最恶毒的地方,暖色调下,到处盛开着权欲之花;而寒冷的临冬城,却是忠诚的留守地,冷色调后面溢出的是情感泉流。

对于每一个角色在善恶之间的摇摆,观众只能给予理解和同情,就像Theon Greyjoy面对铁群岛和临冬城,最后毅然站在家庭的一边。人物本身的复杂性,赋予了人物在善恶之间摇摆的可能性。而这种人性的不可预测,则成为了剧集的灵魂。

在人人身陷的权力游戏中,没有输赢只有生死。看看第二季的宣传语吧,“权力就像墙上的阴影,再渺小的人也能投射出巨大的影子”,这种口吻,相对其他魔幻剧来说,天生拥有一种智力优越感。并且马丁也十分吝惜“魔幻”的使用,因为他真正着力的,是人的欲望、情感和抉择,魔幻只是点缀。其实在他开始创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打算只描述毫无奇幻色彩的虚拟历史小说。

整个《权力的游戏》系列取材于欧洲中世纪和黑暗时代,如果去仔细研究地图,会发现“维斯特洛大陆”的形状和英格兰岛造型差不多,而与之相对的“东方大陆”,则类似于西欧大陆。故事中的两个主要家族—兰尼斯特家族和斯塔克家族,分别对应了英格兰历史上玫瑰战争时期(1455年–1487年)的两大对立家族:兰开斯特和约克。

而在剧集中,充满视觉震撼性的“绝境长城”的灵感,则来自于罗马人当年在英国中部修建的哈德良长城。马丁登上哈德良长城是在1981年,当时他在这里看着远处的山和树,想象着公元50年左右镇守在这里的罗马军团士兵。

“他们可能来自西班牙或非洲,然后被送到这世界的尽头,不知道长城那一边会有什么样的生物或蛮族突然冲出来。”这种感受相当深刻,以至于在马丁十几年后开始创作《权力的游戏》时,他仍念念不忘地打造了属于他的“绝境长城”。当然后者的高度和体积被没有节制地扩大了。

很多视觉系的观众会觉得《权力的游戏》有些坑爹,因为在第二季开播之前,根本看不出这是个魔幻剧。唯一的“魔幻”就是龙女整天抱在手上的三颗也不知道能不能孵出东西来的、已经存放了几百年的龙蛋。

马丁对于魔幻元素的慎用,是因为他怕自己的作品“像撒了太多盐的汤,让人失去味觉。” 这也直接决定了这部剧集不可能成为一部风光特效片,而变成了一出大型宫斗戏,把豪门恩怨、朝代兴衰、情感纠葛和派系倾轧作为叙事中心,而那些超自然的力量只不过是提味的佐料。七国跨越百年的权力争夺,没有在特技和暴力中,步入大而无当的泥淖。

毁三观

看《权力的游戏》,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影片中枝繁叶茂的各种线索和多达31个的“视角角色”,所谓“视角角色”,是马丁的一种创作风格。他在创造每个人物的时候,都会进入到忘我的境界。

比如在写侏儒Tyrion Lannister的部分时,马丁就会一鼓作气地沉浸到这个人物的经历中去,“直到我觉得脑子卡住,没灵感了,才会暂停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换个人物着手。”这样几十个视角角色轮流发展,从多个角度勾勒出整个故事。

有时从一个人物转到另一个人物,马丁需要先温故其思维方式,并且掌握围绕他的其他人的故事路线。当然电视剧破除了这种视角角色轮番登场的叙事模式,而尽其所能地利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技巧。在这种高强度的节奏变换中,要忘记一个角色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比如Stannis Baratheon和Renly Baratheon,在第一季脸还没有混熟,第二季忽而成为进攻君临城的主要人物了。

而马丁在除掉某个角色方面,也丝毫不含糊。一位《权力的游戏》的粉丝就用“毁三观”来形容自己的观影体验。英雄们并不能像很多小说里边那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实际上,似乎马丁更热衷于去毁灭那些在人性上显得光彩夺目的角色,比如在首季里被极力塑造的艾德·史塔克,就很快被斩首了。

“我不想让我的读者有一刻放松,”马丁说,“我读过的很多奇幻小说,往往看了开头就知道主要人物的命运,英雄逐渐成长最后拯救世界,我不喜欢也不会去写可预见性太强的书。我需要我的故事不一样,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发生在这个角色身上。在角色遇到麻烦的时候,我要让读者感到恐惧,要让他们担心角色是否能活下来。”

在这种戏剧压力下,很多观众对于角色人性真善美所寄予的深厚感情,被剧集的创作者虐得死去活来。有观众在网上吐槽说:“整个《权力的游戏》就是一部虐人史,几乎将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虐得风生水起。你所追求的,一定得不到;你所避之不及的,一定会变成现实……所有人,不是已经被虐过,或正在被虐,或走在通往被虐的路上。”

《权力的游戏》几乎已经达到了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境界,而就在这“毁三观”的剧情设置中,观众们享受到了过山车般的戏剧震撼性。谁又能否认,这恰恰是《权力的游戏》大卖的又一高明之处呢?

对于粉丝的吐槽,马丁半开玩笑地指出:其实剧集的制作人比他还要残忍一些,因为他们要将著作压缩在每一季十个小时的篇幅里,很多在小说中还活着的角色,在剧集里已经被痛快地弄死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