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秋风
1
对大学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详的春天。继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疑遭同宿舍的同学投毒而亡之后,长江中下游几所大学接连发生大学生暴力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4月16日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为琐事发生口角,而大动干戈,一学生被刺受伤并死亡。发生争执的两名同学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刺人者更是不少同学眼中的“学霸”。
4月17日中午,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学生宿舍发现一具腐烂的尸体,死者为该校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研究生。诡异的是,死者尸体被发现时,身穿丝袜高跟鞋,具体死因未明。
4月17日晚,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符某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无故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初步查明,符某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而没有勇气,便以加害他人的方式排解内心压力。
把这些消息置于一处,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在这个毕业季,间或还有大学毕业生自杀事件发生,只不过媒体没有报道。这样的例外事件,不可能百分之百预防。但是,这些例外事件确从一个侧面说明当代大学教育之严重问题。
2
教育之终极目的是以文化人,养成君子,此为中国教育自诞生起就确立的根本理念。孔子继承这一传统而发扬光大,教育平民子弟以“文、行、忠、信”。此后,经过数百年努力,中国建成了全覆盖的教育体系,代代相承,塑造了具有鲜明文化个性、文明属性而又十分包容、宽和的中国人,接受过这种教育的士大夫,普遍地性情中正平和,人格从容大度,更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二十世纪初期,这一卓越的教育体系遭遇危机。当时教育界之负责人如蔡元培等人,对西方教育体系之完整性、丰富性、复杂性缺乏理性认知,只看到西方学校传授国家赖以富强的技术性知识之维度,并将此定义为现代教育。基于这样一种残缺的西方教育图景,他们所构想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排斥人文化成,专注于现代技术性知识之传授。
由晚清到民国初年,政府建立了一整套专注于技术性知识传授之现代教育体系,包括大学。大学教育之技术化不仅限于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也影响法政等社会科学,甚至影响到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这些本来与价值高度相关的学科,也完全摈弃价值,甚至对中国价值持有强烈反对态度。
这就是今日大学教育之骨干。这样的大学教育体系只传授知识而不传承文化,只教育技能而不养成人格。
在此之外,另有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它教导学生以宏大的历史理论,在这种理论框架中,人是渺小的,无力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它强调道德、伦理,但那是一种高调的国家主义道德、伦理,并压倒了个人的道德、伦理。学生学会了一堆正确的大词,对于道德、理想反而产生幻灭感。一旦与现实相悖,则对一切崇高、高尚转而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大学教育之巨变,让情况变得更糟。
首先,大学规模急剧扩大,大学教育趋向粗放化。各地把大量低年级学生装进规模庞大而远离城区的大学城,他们完全没有机会与老师和高年级学长接触,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是最不稳定的。大学迅速商业化。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商业交换关系。学校以功利性手段管理学生,鼓励了各种各样的投机。
其次,大学的行政化和商业化让大学校园充斥着功利主义精神,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尤其是,教师迅速蜕变成公司的雇员,被拖入大学行政层主导的功利性游戏中,在量化考核体系中苦苦挣扎,与学生的关系疏离,完全没有能力以身作则,养成学生人格。
再次,这个时代的家长普遍是不合格的,他们完全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家教,相反,他们强拉着孩子冲向物质主义的泥沼。即便身在物质主义狂潮中,少年男女终究是有一些可爱的理想的。而他们的父母们却是无可救药的物质主义者。独生子女政策又迫使他们蛮横地垄断孩子人生之规划。于是,他们完全按照功利标准,全面规划孩子的一生。官、商、学精英们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到金融经济法律专业,送进商学院学习,贪婪之相毕露。
如此大学教育内容,如此大学氛围,如此师生关系,如此学生间关系,如此成功学家教,则大学生之心灵与人格也就可想而知。大学生普遍处于封闭而虚无之状态,只不过,程度不等而已。所为虚无是说,学生缺乏道德感,没有规则意识,崇尚物质性成功,为此不惜伤害他人而完全心安理得。这样的大学生,让人对他们自己的未来、对国家的前景,都无法乐观。
3
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尽管难度极大。从何处入手?当建立中国的大学通识教育体系。
现代社会是高度专业分工的,并高度依赖各种技术:工程技术、商业技术、行政技术等等。因此,学术界致力于生产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性知识体系,教育也不能不承担技术性知识传授之责任。然而,仅有这样的教育是不够的。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人和社会秩序之本质并无变化。人仍然是人,社会仍然是社会。健全的生活需要人的心智之健全,健全的社会秩序需要具有文化与政治属性的健全的国民。教育必须承担健全的人与健全的国民之教化的职能。
后一职能当由通识教育承担。通识教育之含义,学界已有深入探讨,而我愿意立足于中国教育之传统,给通识教育下一个最简单的定义:人文化成,养成君子。君子是一组卓越的品质,包括德行、治理技艺和威仪。君子意味着健全的心智,高尚的道德,从容的风度,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卓越能力等等。总之,君子就是健全的人,健全的中国人。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种职业,任何人皆可成为君子。反过来,接受任何专业教育的大学生,都有必要接受君子养成之教育。合理的大学教育就是君子养成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之混合。前者为本,塑造大学生之健全人格;后者为用,教给大学生以生存之技术。从时间分配上,前者未必需要占用太多时间,但必不可少。
至于君子之养成,当以经典教育为起点,建成通识教育体系。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体认人生之智慧,养成健全人格。经过大半个世纪反传统的观念和政治狂潮,很多人不愿相信经典,或对经典教育嗤之以鼻。对此,我只想提醒人们对比一下今日台湾之大学生与大陆之大学生之表现,大陆学生之气质、精神、行为就是劣于台湾学生。根源在于,台湾教育体系中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中国经典教育机制,从小学到中学。当下大陆当急起直追,建立经典教育体系,在大学阶段,当以通识教育课的方式展开经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