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_雷顺莉 实习记者_刘文斌 摄影_卢慧明
“要让租车变成像买一瓶矿泉水或者一包香烟那么简单。”
瑞卡租车集团CEO李春田的想法是,未来瑞卡的门店可以像小区楼下、写字楼边、地铁口、闹市区等地的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租车也可以像买包烟那样方便。
不过,不像便利店里各种香烟都卖,在瑞卡的租车便利店里,并非高中低车型都供选择,这里只有一两种车型可供挑选,一来是为了节省成本,二来是只满足用户最核心的需要,急用时有车代步就可。用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的话来说,“在大家都在做加法时,瑞卡反其道而行之做减法,剔除非核心需求,集中资源。”
“移植7天”
如果你研究下瑞卡租车的管理团队,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瑞卡租车董事长、创始人郑南雁,他更为大家熟知的另一个身份其实是7天连锁酒店集团创始人、联席董事局主席,甚至瑞卡租车CEO李春田也是郑南雁的老部下——7天连锁酒店的前COO。
其实,4年前郑南雁进入租车业,完全是个偶然。
在一次闲聊中,郑南雁和时任7天副总裁的黄骥无意中提到了租车行业。他们觉得,国内几家大的租车公司,经营模式都比较相似:业务上,既重视企业市场,也关注个人市场,长租与短租、自驾与代驾都做;车型上,高中低车型全线覆盖;品牌种类繁多,手动、自动挡均有;在费用上,数百至上千元不等……
就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两人兴奋地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项目来研究,为此他们还专门前往美国Hers 和Enterprise两家租车巨头取经。那次考察回来之后,一个名为瑞卡租车的公司就此诞生。
作为郑南雁继7天酒店后的又一个“经济型”项目,在创业基因上,瑞卡几乎全部移植了7天的成功模式——切除消费者“不必要的需求”,主打经济型租车,专注细分市场,不追求大而全。具体在经营业务上,就是只做个人短途自驾(200公里左右),车款也只有1-2款,价格控制在每天200元之内,不做异地还车,整个租车流程8分钟之内,甚至现在不少瑞卡的门店,也都设在7天连锁酒店的大堂里。
某种程度上,也恰恰是这个与7天连锁酒店一脉相承的细分市场、成本控制理念,让资本对瑞卡租车打起了兴趣。2011年8月,富达投资和红杉资本两大国际知名风投机构向这个当时成立只有两年的公司注资1亿多元。
郑南雁说,2009年进军租车这个领域时,就和2004年进军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原因差不多:在中国,租车是一个有着庞大市场需求且高速增长的大市场。“比如2010年时,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规模是182亿元左右,2014年这个市场将达到380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市场空白又很大。现在中国约有5000家汽车租赁企业,其中50%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城市。平均车队规模少于50台,80%企业甚至少于20台。从市场份额看,前10家企业不过占了11%,前5家只有8%,远小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作为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中国,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尚不到美国市场的1/20(美国租赁汽车的数量是500万辆)。所以这又是一个品牌小而多,整合程度低的行业,谁能迅速发展壮大,谁就能占据重要一席。
学习便利店好榜样
尽管市场潜力大,但瑞卡租车也不打算一口吞一个胖子,就如郎咸平所说,瑞卡租车是在做减法:与中国租车市场已有的大而全的租车模式不同,瑞卡的便利店模式以经营短租、自驾租车业务,提供市内、城郊之间的交通解决方案为主,城际之间的长租并不是瑞卡的主要业务。“其实给消费者提供太多的选择,反而会对其造成干扰。”李春田说。
如果将这些业务内容提炼成一句话,就是瑞卡立志做租车界的7-11便利店。
“世界上有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也有7-11、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尽管超市里的很多东西,你在便利店买不到,但是7-11便利店的客人也常常络绎不绝,可以营业24小时。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你在家门口的便利店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香烟或饮料,又何必非要去到网点少、货物很多的沃尔玛去呢?”李春田用沃尔玛超市和7-11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差异,来解释瑞卡租车便利店模式的定位,他希望“租车可以像买一瓶酱油进厨房一样简单”。
而要实现便利,就必须在在目标城市内将网店布得更密集,就像便利店那样随处可见。当然,对于瑞卡来说,将网点布得更密也能让自己与神州、一嗨等已实现全国布局的市场先行者展开错位竞争。
便利店还有另一个重要属性是便捷高效,买了东西就走,整个购物消费过程也不过两三分钟。所以,便利二字,在李春田看来,就是“客户觉得怎么方便怎么来”,要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程序。在瑞卡,一般的租车手续8分钟就能完成。而为了更方便,瑞卡甚至现在也尝试运作“背包店”:员工身穿瑞卡的工作服,身上背一个有四个口袋的大袋子,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口袋里装的都是租车的相关手续资料,为有需要的客户办理租车手续。
目前瑞卡已经进驻了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北京、重庆、南京等城市,在这些城市的地铁、商圈、大型社区等需求集中地广设租车便利店,分散存车,并提供多种订车、支付方式,手续简捷……从网点密集到订取简单,瑞卡从各个环节全力打造便利快捷租车。而在租车的整个环节中,瑞卡的门店既是一个品牌支撑店和运作中心,也是一个常设的联络点、客户联系点。
在其大本营的广州,瑞卡目前已投放了1800辆车,按照计划,未来广州市场将消化5000—8000辆车。从目前运营情况看,瑞卡保持了85%出租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让车永远跑在路上,提高利用率,也是李春田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人字拖”理论
其实,租车行业在全球的发展,已经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比如美国底特律的AVIS租车公司,成立于1946年,有40多万辆出租车、4000多个站点;法国巴黎的租车公司Europcar成立于1949年,有48万辆车、1515个站点。并且欧美租车公司大多数都能实现异地还车、城际长租。但李春田觉得,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复制欧美模式,必须按照中国市场的特点,打造中国式的租车。
直到现在,瑞卡租车仍然不做异地还车的业务。“异地还车有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会对租车公司的核心服务提出挑战,异地还车意味着车的动态性加大,而中国是一个节点众多的国度,比如你把车开到西部地区去了,最终把车弄回来的成本最后还是消费者自己出。回过头来看,这真的是给客户的核心需求做服务吗?去距离更远的异地、城际之间,交通更快捷、性价比更高的是火车。”
在李春田看来,在中国就应该做市内的短租租车:中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非常发达,现在花几百块钱坐飞机往返两个城市之间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市内交通在高峰时期几乎出于瘫痪状态,因此,李春田觉得在中国就应该做市内的短租租车。”
关于瑞卡做便利店模式的原因,除了是跟国际市场比较的结果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实际的原因。李春田举了一个很多场合经常会听到的商业营销案例:一个市场调研卖鞋的跑到一个岛上去,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光着脚,但最终也逃不过两种结论,就是卖鞋的市场很广阔,因为这里没人穿鞋,另一个结论就是,这里卖鞋没有市场,因为这里的人不穿鞋。但李春田认为,其实还有第三个选择,推荐卖一种是鞋非鞋的东西可能更适合这个市场,比如人字拖。
再回到租车行业来看中国行业现状也类似,这个市场肯定有需求,但是这个需求的模式是不是美国式的租车模式?也就是说皮鞋是否能拿到岛上去卖的问题。李春田说,他看过最好的营销书籍是德国人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这本书他读了七八遍。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分得那么清楚,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关联很大,很可能在一个不经意的领域得到的知识感悟却来源于另外一个很遥远的领域。
事实上,在瑞卡创立的这四年来,中国租车行业的整合与投资可谓风起云涌:北面的神州租车,在获得联想控股和美国华平数十亿巨额注资后的一路高歌猛进,但海外IPO之路一直坎坷;东边的一嗨租车,在获得高盛、Enterprise Holdings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后,也寄望借此打通国际渠道;而瑞卡租车在引入富达国际和红杉资本注资后,也渐渐成长为中国南部迅速崛起的一匹黑马。
显然,眼下的租车行业已经不再是郑南雁当年创办7天时面临的资金匮乏的市场环境。而巨额资本的扎堆进入,也让获得资本支持的租车公司迅速进行了各自的规模扩张之路。比如,先行者神州租车已在国内66个主要城市和52个主要机场拥有近700个租车网点;一嗨租车也在国内近70座城市开设了400多个网点。在风投扎堆的今天,郑南雁将7天酒店的模式复制到租车行业,想打造一个“后来者居上”的传奇,难度显然要比当年做经济型连锁酒店时要大得多。
不过,李春田说每个朝代最早“造反”的人,往往都没有最后登殿,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商业上也同样可以见到,提出理念的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不是最享受螃蟹的人,最享受螃蟹的可能是第二、第三个——它们相对崛起较早,但同时又参考了前人的经验,能为具体的情形设立具体的行为模式,他们最后可能会统治,这是很有关联的。“商业上也如此,每个开拓的人都有丰功伟业,但是他们有自身的顽疾需要解决,如果不调整自己,过于自信的话,就会朝不好的方向走。”李想说的是,虽然瑞卡租车不是中国租车的开辟者,但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很多,也可能是走得最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