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基辛格的中国足迹

$
0
0

34

实习记者_徐佳鸣

7月3日,86岁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90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进行“家庭式、庄园式相会”,并涉及“很重要”的谈话内容。两位政治老人都称赞了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履新几个月来的表现。

这是基辛格近半年来第四次和中国顶级政治人物见面,之前分别是3月25日和总理李克强会面、4月24日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6月28日第二次和李克强会面。如此高频率地和新旧领导人互动,即使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序列中也显得罕见。

能享此“殊荣”,当然与“官员基辛格”在中美建交史上做出的贡献分不开。其实,卸任公职36年来,“基辛格博士”或“董事长基辛格”在政商两界穿针引线,业已成为中美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在7月22日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中,江泽民和基辛格都提到1989年中国在外交上的“困难”时刻。那一年,基辛格在北京和邓小平会面,回国后向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转达了中方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资深外交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吴建民在《外交案例》一书中道出中方当时的考量:“选择合适的对象提出方案也很重要。解决中美关系需要战略眼光,而基辛格是有战略眼光的人。从他本人来讲,他对于自己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那段经历是很自豪的,也不希望现在中美关系恶化。所以,我们对他讲的话他能理解,而且也能准确地反馈到美国的最高层。”

顶层路线

基辛格在中美高层间的活动能力有目共睹,这源于他1971年7月的那次著名秘密飞行。“波罗行动”是中美建交前站行动的代号,48岁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假装肚子疼瞒过媒体,带着七厘米厚的文件夹从中美共同的友邦巴基斯坦飞往北京。他见到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

因为保密需要及各自的日程安排,留给这位22年来第一个踏上中国领土的美国高级官员的总时间只有48个小时。除去睡觉、礼节性参观等安排外,双方真正讨论的时间不到24个小时。

久违的对手各自表明了立场,剩下的事情就是向世界宣布尼克松将于下一年访华这一重磅消息了。在文字表达的问题上,这位哈佛年轻教授明了东方人“投桃报李”的道理,他说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这个副词让中方感到满意。

参与当时会见的外交部礼宾司工作人员唐龙彬后来回忆道,与周恩来的会谈结束后,“警卫员还来不及过去,基辛格就直接走上前为总理拉开红旗车门,不仅如此,他还很体贴地把手遮在车门顶上以免总理撞上。”

70年代初期的冷战背景下,中美双方有建立关系的战略需要。但各自国内也都有抵制声音,即便在中国,在对外宣告尼克松来访之前,周恩来也先召开中高级干部大会,用了三个多小时讲国际形势,并接连访问河内、平壤通报基辛格密访情况,对人在北京的西哈努克也进行了通报。

美国方面,密访之后,1972年2月尼克松公开访华并和毛泽东见面。两个尚未建交的大国能否留下纸面的成果,给基辛格很大的压力。实际上,两国领袖历史性的一个小时零五分钟的会谈中务虚的成分比较多,具体文件起草的任务分别落在了乔冠华和基辛格身上。

当时,身为总统班底,基辛格与中方达成的公报草稿被美国国务院的专家驳回,眼看就要结束访问的尼克松深夜在杭州刘庄宾馆给基辛格施加重压,他不得不再与中方协调。最终在毛、周二人的授意下,《上海公报》终于定型。

自此,基辛格开始了与中国高层的良性互动。1972到1975短短三年间,他和毛泽东有过五次碰面,在毛的晚年,对于一个西方外交人员来说,这样的频率已经达到了极致。

和邓小平打火锅

1977年,中美正式建交前夕,基辛格离开服务八年的白宫,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中美关系重要参与者继续发挥作用。基辛格本人也从未吝惜对历任中国领导人的赞美之词。

他称邓小平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和邓小平见面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基辛格先是以听众的视角见到这个小个子领导人的,1974年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的发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两人得以正式会面。基辛格也曾向媒体透露他和邓小平私交的细节:“我们吃火锅的地方是一个单间,但餐馆本身却是普通餐馆,不是国宾馆。中国领导人带外国客人去普通餐馆吃饭并不多见。显然,邓小平没有把我当客人,而是当成他的老朋友。”

在基辛格的笔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对这位眼神忧郁、曾几度大起大落却矢志不移、顾全大局,并在日后逐步振兴中国的强悍的小个子产生了无比敬意。”

1987年,基辛格成为美中协会创会主席之一,以此身份,基辛格多次往返大洋两岸,为江泽民、克林顿互访及中国入世鼓与呼。在他眼里,邓小平的继任者江泽民“温文尔雅、精力充沛。但当认为涉及国家重要利益时,他也像其伟大的前辈一样意志坚定。”

新世纪之后,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崛起和威胁成为西方讨论的主要话题。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百大影响人物第六名,为胡锦涛写介绍词的就是基辛格。在文中他特别提到胡锦涛的“和谐”理论,并指出胡的领导风格严谨有礼,不说没有必要的空话。

据媒体报道,最迟在2012年十八大召开之前,基辛格就和习近平建立了联系。去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基辛格和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一起为其接风;中共十八大后,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基辛格也认为新一届领导人有能力挑战腐败问题。

密访中国四十年后,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基辛格说:“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政商圈子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咨询公司老板的基辛格,也凭借在中美政商圈内的良好资源,特别是和领导人的亲密关系,将一批美国企业引入中国。特别之处在于,这些企业主往往也能通过他的引荐近距离接触中国权力核心人物。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曾请基辛格推荐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来华合作,惠普公司就是这样走进中国的。1984年,同样模式下,美国亨氏食品也和广东企业合作,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合资企业。

1988年初,基辛格也曾安排大通银行的前任董事长大卫·洛克菲勒与邓小平见面。1989年那次意义重大的对华访问中,同行人员也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前总裁莫里斯·格林伯格,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了他们。一行人也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尽管基辛格没有对国际集团的项目作出具体帮助,不过他的出现还是为外商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带来了便利。

“亨利在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很大,光和他同处一室,你就觉得事情统统好办了。他受到尊敬,这也是和他同赴中国旅行如此美妙的原因。”莫里斯·格林伯格如是评论。

有类似表述的不只一人,摩根大通董事长威廉·哈里森也曾说:“基辛格博士是我个人的老朋友,他向我们介绍了他在中国的很多老朋友。对摩根大通来说,这种友谊非常重要。”

据了解,摩根大通在中国的投资中有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项目,比如参与中国政府的债券发行、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海外收购等等业务。

基辛格在中国的这种人脉网络甚至被用来“危机公关”,2010年,据《环球时报》披露,曾卷入胡士泰间谍案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将聘任基辛格出任“中国事务顾问”,并使公司“确保获得”和中国最高层官员会谈的机会。

遭受非议

实际上,自1982年成立以自己命名的咨询公司以来,在政商界拥有的众多客户的基辛格,其独立形象就日益受到质疑。2002年被小布什总统任命为“9·11”调查委员会主席的他,被国会质疑有利益冲突的可能,最终也因为拒绝公开客户名单而选择辞职。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除了提供咨询服务以外,基辛格本人的足迹也遍及中国南北各地,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参加某些主题论坛的间隙,主动到中国各地参观;第二种就是专程应邀出席某些地方的活动。而无论是何种情况,他通常都会得到规格非常高的礼遇。

除非是和中国最高领导见面,基辛格的参访活动一般并不会被广泛报道,最多是当地外事部门发出简短的新闻稿。不过2011年6月,他对重庆的参访打破了这个低调的规矩。6月29日,88岁的基辛格进有10万人聚集的重庆奥体中心,参加中华红歌会,并发表演讲。

据《重庆日报》报道,6月28日基辛格抵达重庆时,重庆市公安局新成立的重庆警卫——国宾护卫队首次亮相执行任务,七辆摩托车组成箭头形状为基辛格的车队开道。

这并不是基辛格第一次得到“尝鲜”的待遇,1996年,在同一个主政者的力推下,基辛格和夫人观看了大连女骑警的首次表演,并在“大连国际服装节”上致了开幕词。

访问即将结束时,基辛格询问重庆市长黄奇帆:“15年后,当我已经一百多岁了,再次回到重庆,您让我看到的是一座什么样的重庆?”

(本刊记者周至美对本文亦有贡献)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