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从意大利海军直升机上拍摄的扶正作业中的歌诗达“协和号”游轮
编译_七猫
歌诗达“协和号”邮轮终于“站”起来了。
这艘邮轮是在2012年1月13日失事的。当天下午,“协和号”从罗马出发,行进在意大利吉廖岛附近时偏离常规航道航行并触礁,船身被撞出一个50米长的大口子,随后快速倾斜并大量进水。船上4229名乘客、海员和服务人员中的绝大多数都乘坐救生艇或在意大利海岸警卫队的帮助下获救,但仍有30人死亡及2人失踪。
从那以后,这艘巨轮就静静地斜躺在了海岸边上,漂亮的白漆在蓝天碧海之间尤为显眼,引来了不少专程到此参观沉船的游客,让周围小岛开发成了新的旅游资源。但潜水员下去看过,沉没入海的船体部分被海水腐蚀得厉害,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像“鬼船”。
为什么没有即刻打捞呢?并非不想,却是实在难以做到:这艘船是世界上最大的邮轮之一,船身长290米、宽36米,吨位达到11.45万吨,船体钢材及船上陈设的实际重量超过3万吨,这就给海上打捞业者造成了史上未有的难题,当年的“泰坦尼克号”根本没办法跟这艘邮轮相比。
2013年9月17日,当歌诗达“协和号”终于从其触礁地点被拉开并扶正之时,距离其搁浅已经过去了20个月。
前所未有的超级难题
在沉船之后,首先需要完成的是抽油作业。歌诗达“协和号”载有2300多吨燃油,储藏在17个大油箱里,其中几个最大的油箱,体积跟一幢房子相若,倘若发生泄漏,柴油会沉在河床并污染整条海岸线,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吉廖岛一带原本海水清澈,附近是海豚和鲸鱼等的保护区,经不起这种污染。
这个工作本该在沉船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但由于援救小组持续在海底发现受害者尸体,所以抽油作业一直推迟到了2012年2月下旬,才由荷兰斯米特公司开始进行。抽油需要在油箱上打两到三个孔,其中一个用于抽油,另一个让空气或水进入,以免形成真空,如果水温过低的话,就需要打第三个孔以传输热气,好让抽取燃油的过程更加顺利。整个过程,用时长达一个月。
在抽油之后,便不会发生燃油泄漏污染问题,最需要抢时间的工作也就解决了,于是打捞作业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回收船只上。要知道,“协和号”触礁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光是赔偿保险金就达到10亿美元之多,而如何打捞船只,对于船主来说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当然是直接让船沉入海里,但这样一来,船主的损失就更大了,而且对周边环境也不好。出于止损的考虑,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能够整体回收船只,将船只的龙骨架和外壳重新修缮固定好,再整体更换内设——内设已经全部毁了,里面的电脑、娱乐设施、富丽的装潢乃至于船上展览和陈设的艺术品,都没办法再救回来。这样花的钱自然不少,但好处是这艘船也救了回来,不至于让这艘投入使用不到7年、价值5.7亿美元的邮轮就此陨落。
然而问题是,这艘船本身已经非常重,再加上半边船身没入海中,灌入的海水也会增加重量,还有船上的沙发、地毯和乘客们的衣物在浸水后也会更重,也就是说,打捞起来会更吃力。而且,由于这艘船是触礁沉没的,船身本来就有破损,如果在打捞作业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分崩离析,这样一来后果便更糟。
荷兰斯米特公司最初的设想包括用氢气球将船吊起来,但其前总监、有30多年打捞经验的范·鲁伊并不认同:“如果是一个结构简单的船也就罢了,可这船有如此多的船舱和房间,结构复杂、脆弱而且不平衡,所以你没办法用大的氢气球将它直接吊起来。”
先把沉船扶正再作业又如何?在打捞沉船时,作业者常常会先将金属浮箱注满水,沉入水底,再用钢绳将其固定在沉船上,然后向浮箱中压入气体,排出浮箱内的水,这样浮箱就可上浮把沉船拉起。但“协和号”是触礁后倾斜沉没的,它有一半没入海中,另外一半却靠着海岸,事实上,它沉入海里的部分正躺在陡峭的海床上。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像平常一样用两个浮箱,而只有一个浮箱的作业空间。
如果没办法整体回收,那还可以将其直接进行切割,分成小块之后再分部出售。参与荷兰专业拆除公司“欧洲爆破”就认为,这是最佳的方案,毕竟大型打捞公司多半都有切割巨轮的经验,但同样地,因为无法用两个浮箱作业,切割也会有难度。当然,比较便宜而且便捷的方法是直接在沉船地点放炸药爆破,将轮船炸成碎片,但这样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意大利政府也不同意。
“这是其他客轮从未遭遇的困境,”国际打捞联盟的麦克·莱西说,“大货轮或者大邮轮倒是会有这种问题,但性质不一样。”
8亿美元换一堆废铁
在经过漫长的讨论和比较后,最终,意大利政府选择了美国打捞公司泰坦集团和意大利海事承包商Micoperi联合提出的方案。这个方案极其昂贵,据估计,最终的打捞费用将可能超过8亿美元,是其他方案的数倍,甚至远大于该邮轮造价。这笔钱将全部由歌诗达负担,尽管最终肯定是由保险公司消化,但给歌诗达公司的压力也颇大。
之所以选择这么昂贵的方案,已经不是出于成本考虑了,而是因为这个计划能够避免水下切割,这样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会降低到最小。如果不是附近就是海洋保护区,歌诗达也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简单来说,泰坦-Micoperi的方案就是先“套拉扶正”再“上浮”。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将11个巨大的金属容器——也就是沉箱——焊接到这艘大船露出水面的左舷上,并被链接到水下平台。开始作业时,用液压泵带动拉索和千斤顶将船往海里拉,在拉起来某个角度后,将海水灌入沉箱,利用水的重量将船身“扶正”,并拖到一个巨大的水下钢结构组成的平台上来。在此之后,工程师们还需要修补船身上的口子,沉入海中的右舷部分也有许多需要修补的地方。等到冬天过去,他们要在其左舷额外再焊上四个沉箱,右舷也将焊上15个沉箱,然后抽出这些沉箱中的水,这样船就会从平台上上浮。
这个方案的费钱之处在于其工程非常复杂。首先是用了11根锚索来稳固船身,以防它继续下滑完全沉底;然后要装上“假底”,也就是用水泥袋填平沉船接触的礁石与其下方礁石之间的空隙;除此之外,还要建一个钢结构平台,事实上,所有组件装配已经使用了超过三万吨钢材,相当于四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另外,水压传动千斤顶和钢索复杂系统也都需要定制。
只要船能够扶正,那么之后让其浮出水面并拖去附近港口维修或者拆解,就都是常规沉船作业的范畴,一切都好办了;但就是这个扶正工程,其风险却是极大的。套拉扶正的过程将长达十数个小时,工程师们必须时刻密切监控着,因为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但凡稍微把握不好,导致船身旋转过快,就可能让船解体,或者使其滚下平台而完全沉没。因为实在过于复杂而且昂贵,所以搜救队伍没有备选计划,意大利民事保护局局长弗朗科·加布里埃尔说:“如果这次没成功,那么我们也没办法了。”
在歌诗达集团、泰坦集团和Micoperi的牵头下,总共有27家公司参与了打捞“协和号”的工作,500名工人日夜工作,其中主要是意大利专业工人。9月15日,在意大利政府认定准备就绪并批准开始作业后,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9月16日,尽管中间因为雷暴而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在工程师和工人们共同作业了19个小时后,歌诗达“协和号”终于成功“站”了起来。
“我得说这是一次完美的搜救作业。”歌诗达技术团队总监弗朗科·波切拉齐亚说。加布里埃尔局长则表示,当前最好的消息是,没有任何泄漏的迹象——尽管燃油已经尽数抽出,船上的食物、油漆和润滑油倘若泄露的话,对于生态环境也是不小的负担。
在基础修缮完成后,邮轮将在明年春天被拖往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船坞进行拆卸,其最终的命运将是被当做废铁卖掉。
9月18日,工作人员检查扶正后的歌诗达“协和号”的受损情况
永远沉没的生活
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巨轮被打捞起来。一个来自英国的幸存者就表示,他希望歌诗达“协和号”能够永远躺在它搁浅的位置。“我们跟这艘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电视上看到它被拉起来,感觉非常奇怪,”这个叫做伊安·法拉斯特的男子说,“排除人的因素,这艘船在出事那天就已经死了,而打捞工作有点像把它从坟墓里挖出来。”
不过,无论人们怎么想,“协和号”的故事并未终结。
今年5月,意大利海上意外调查组公布了完整的事故报告,称事故发生主要是人为原因,因为船长判断失误导致航线偏差,最后触礁。船长斯凯蒂诺在法庭上辩称舵手未能及时准确执行船长命令,但负责船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的意大利海军上将德拉格奈当庭指出,舵手在执行指令时延迟了13秒,但他相信这13秒的延迟无法避免触礁事故的发生。
船长和大副在事故发生后仍企图隐瞒事态,并在宣布有人员遇难后率先弃船逃跑。当晚海岸警备队接获船上乘客求助,得悉“协和号”有麻烦,遂马上主动接触邮轮驾驶室,但船方仅称出现停电问题。及后,海岸警备队至少两度联络查问情况,包括询问是否有人死亡,但52岁的船长仍隐瞒事态,坚称情况仍然受控,只需拖船协助,直到触礁后49分钟才宣布遇难,又过了24分钟才下令弃船。而且,在弃船之后,船长并未按照规定组织乘客疏散,而是率先乘坐救生艇逃离。
事故报告显示,在获救的4197人中,有1270人没有被安全疏散,他们在船上一直等到海岸警备队的救援,甚至还有人落入海中而被警方快艇所救。这起事故造成了30人确认死亡,而且至今为止,仍有两位船上服务人员的踪迹没有被找到。对于船长的审判目前仍未结束,斯凯蒂诺最多可能被判20年有期徒刑。
歌诗达与乘客之间的斗争也并未结束。歌诗达最初提出将给每个未受伤的乘客11000欧元作为财产和精神赔偿,还会把船票钱全额退还给乘客,同时还会支付他们回家的路费,但许多乘客并不买账,而是发起了集体诉讼,目前仍有20%乘客尚未与歌诗达和解。与此同时,由于违反了意大利管理责任法,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歌诗达一度面临着刑事诉讼的危险。但歌诗达最终缴纳了100万欧元罚款与意大利政府达成了和解协议,对此,代表“协和号”乘客发起集体诉讼的律师表示,这无异于“给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属脸上扇了一记耳光”。
有些人葬身于大海里,而对于幸存者来说,他们的生活也有一部分永远沉没在那里。尤其是没能登上救生艇的那些获救者,他们大多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有的开始怕水,有的患上了幽闭空间恐惧症或者广场恐惧症。
43岁的杰诺·萨亚是一个为歌诗达号工作的演奏家,在这次事故中,他失去了自己的搭档费赫尔,而他自己的腰部和大腿则严重受伤需要治疗。但在船难发生之后,他一共只收到了歌诗达公司寄来的458欧元。“我至今还没有拿到我的薪水,他们也没有赔偿我们的装备和乐器。”他说,“就算我们没有失去工作能力,但没乐器的话我们也没法工作。我们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他们的篮子里,现在便一无所有。”
歌诗达公司的发言人说,有93%的“协和号”员工已经接受了公司开出的赔偿,80%已经被安排到了其他歌诗达邮轮上再就业。但像萨亚这样,不同意接受这些赔偿也不愿意再回到海上的员工,至今仍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我无法接受他们提出的赔偿方案,”一个幸存者说,“那简直是羞辱。”
稿件来源:路透社、CNN、美联社、套拉计划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