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春运”的字样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官方通讯社的电讯稿上。30多年来,每年春节前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的民众以巨大的坚韧和忍耐,在出门谋生和回家过年之间奔波,从1980年的过亿人次到2013年的30多亿人次,汇成极为巨大的人流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在求得生存发展与共叙天伦间取得艰难的平衡,其中的悲欣,为世界仅见。
摄影_叶健强 颜长江 潘劲松 邓勃 陈海平 刘杨 黄巍俊
1983年的广州火车站,虽然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但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火车站区别不大。几年后,包括站前广场、省汽车站和附近的流花地区迅速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和流动性最大的地段。
1991年春节刚过,南下的民工如同潮水般涌入广州火车站,女厕因此“爆棚”,为了上趟厕所等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排到最前面的女孩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这张照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见证。
1992年春运,民工潮涌向广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民工潮”“春运”“治安”这些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广州火车站工作人员朱海滨回忆:“1995年,乘客流又有了新的变化,南下打工的年轻人在返乡的时候都变得洋气了起来,编织袋少了,年轻人个个都拖着一个拉杆箱。”
1999年春运火车上,一名警察在挤成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用幽默的四川腔缓解人们高度紧张的情绪。
2000年前后,广州火车站曾是中国数代务工人员的淘金地,也是无数南下捞世界的冒险家乐园。它制造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季节性人口迁徙,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王国野蛮生长和狂飙突进的黄金时代。
2000年2月5日,广州火车站进站口。提前回家的人们想避开高潮,但春运的高潮已汹涌而来。
2001年,广州火车站售票处,在漫长的排队的过程中,互不认识的人揪在一起以避免其他人来插队。
2001年春运,一辆到达广州的列车车窗已经被砸裂。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从1980年代起,广东不仅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文化和时尚的前沿。2003年春节后,广州火车站出站隧道的南下人流,匆匆经过的旅客被隧道两边的大幅灯箱广告吸引。
2003年春运,一对小夫妻在火车站广场被偷走了钱和车票,夫妻俩只能拥抱哭泣,泪珠随着这位女子的脸颊往下流。2003起,火车站出现“背包党”诈骗术,互联网普及后开始流传一份“宝典”,归纳为出站后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吃、不要喝、不要买、不要打(电话)、不要松(松开行李)、不要戴(首饰)、不要接(地图)、不要问(路)、不要信……
2004年,南下的一家人在广州火车站的隧道里迷失方向,车站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向他们喊话。
2004年春节,广州火车站,一名小女孩坐在爸爸的行李箱上。
2007年春运,一名外国摄影师以广州火车站为背景拍摄时尚照片。
2008年春节前的大雪灾令交通线瘫痪,广州火车站数十万旅客被困在寒冷潮湿的站前广场和马路上。执勤的警察筑成人墙,防止因为长时间等候的人们情绪失控而导致意外。
2010年,从珠三角开摩托车回广西、重庆等地过年的人们。警方不仅为他们沿途用警车开道,还设立了专门的长途摩托车休息站供应热茶水。
2010年2月,一名小男孩在火车开出武昌火车站时闭上眼睛,脸、手均被挤得紧贴车窗。
2013年1月30日凌晨3时许,广州开往长春的T124列车上,乘客沉浸梦乡。据统计,2013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34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