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都周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万物静默如谜》译诗的信与疑

$
0
0

文_朵渔

r_2

在中文世界里,一本诗集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畅销五六万册,已算得上小小的奇迹。诗歌历来是出版界的毒药,但有时做对路了,也能收到以毒攻毒之奇效。比如这本小小的译诗集,就拥有一些畅销元素。

首先,从诺奖入手,多半不会让人失望。辛波丝卡1996年被诺奖意外垂青,她的诗“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正能量十足;在诗学风格上,也因其凝练、清澈、悠游从容的风格而被誉为“诗坛莫扎特”。其次,为诗集取个好名字。“万物静默如谜”,其实辛波丝卡既没写过这样一首诗,也没出过这样一本诗集,但是,这莫须有的一句话既神秘又优雅,既小资又大气。甚至在诗人的译名上也做了文章,选用了更加轻巧华丽的港台版的“辛波丝卡”,而非大陆版拗口的“希姆博尔斯卡”。第三,找到一个好译者。陈黎、张芬龄是一对台湾译者,陈黎本身也是位诗人,两人译过不少语种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口碑不错。

据陈黎讲,他不懂波兰文,也就是说他不可能从诗人的母语波兰语直译。但他也不是从某一特定的英语译本直接转译的,因为有网友把陈译与英译一起贴出来,发现他并没有忠实于英文原诗。那么他是怎么翻译的?据媒体报道,“陈黎虽然不谙波兰文,但诗集中收入的译诗绝大部分是以波兰文原诗为本的”。我不清楚陈黎懂几种语言,他至少翻译过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等语种的诗集。据他自己说,这些翻译“都是以原文为本,参酌手中字典、各种语言译本、网络上翻译引擎及相关资讯,斟酌字意、诗意而成”。这可以理解为“意译”吗?多方搜求,多方比对,一方面增强各个译本之间的对话性,另一方面,又让我们对其准确度心生狐疑。

翻译本来就是一种“信”,译者秉承“信”的精神,从一种语言摆渡到另一种语言。陈黎的译诗方式让我对“信”产生了一丝疑虑。在这本《万物静默如谜》出版之前,大陆曾出版过三本辛波斯卡诗选,分别是《呼唤雪人》(林洪亮译)、《一见钟情》(林洪亮译)以及《诗人与世界》(张振辉译)。林译辛波丝卡,虽是从波兰语直译过来的,也许更加可“信”,但语感和节奏上全无诗意,读来简直不入流。张译更差。如果一位波兰伟大诗人的作品在汉语里竟是这样,不译也罢。一首好的译诗,它在汉语里至少也应该是首好诗。

仅就汉语里的辛波丝卡而言,三个译本里,陈译无疑最好。无论是意象、语感,还是对节奏的把握,都更加像首现代诗。但放在整个当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平台上,这样的诗歌依然是平庸、三流的。也就是说,仅作为汉语诗歌本身而言,很一般。你会相信波兰的“诗坛莫扎特”就是这个样子吗?

如果在译诗的基础上去理解汉语之外的诗歌创作,注定会徒长自家志气。上个月深圳一个主题为“回顾新诗三十年”的会上,一些诗人同行普遍对自“今天派”以来的汉语诗歌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认为汉语新诗已是“世界级”。这种乐观的评价自然是鼓舞人心,但问题是,基于何种理由而得出了如此乐观的评价?无非是拿汉语里的里尔克、拉金、米沃什、辛波丝卡做一番比较。《万物静默如谜》就曾被同行们拿来做比较,“在座的各位女诗人,写的就绝不比她差”。汉语与汉语对比,然后汉语打败了另一种汉语。

r_3

遗憾理由

放在整个当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平台上,依然是平庸、三流的。你会相信波兰的“诗坛莫扎特”就是这个样子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4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