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_陈无诤
阿里金融日息百万的背后——有着什么神秘的力量?
在阿里数据平台事业部的服务器上,攒下了超过100PB已“清洗”的数据——这里隐藏着阿里巴巴最核心的秘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2012年底宣称,“平台、金融和数据”是阿里巴巴未来的三大战略方向。“阿里巴巴和阿里金融,未来本质上都是一个数据公司”,在这个年交易额过万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小贷模式,不断刷新资金流转的速度。
摸着石头过河的马云,在完成25个事业部战略调整后,阿里巴巴成立了数据委员会,由淘宝网商业智能部负责人车品觉出任首任会长——这位曾在支付宝、淘宝主管数据业务的香港人,是数据迷宫的“淘金人”。
早在2011年,时任阿里集团首席人力官、支付宝CEO的彭蕾(现任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就提醒车品觉,要尝试从“数据化运营”转向“运营数据”。
目前架构初成的阿里金融,正奔走在“运营数据”的路上。如何利用数据力量批量放贷,对卖家进行定量分析?阿里金融又如何从大数据中淘金?
阿里小贷样本
在整个阿里系的业务中,阿里金融的阿里小贷业务最为突出——这是大数据应用的典型案例。
对阿里金融来说,最让人震撼的核心武器,莫过于阿里巴巴集团庞大的客户数据资源。早在阿里巴巴酝酿设立首席数据官岗位前,马云就意识到数据产品,必须建在一个平台上才有更大的价值。
2010年和2011年,阿里金融分别于浙江和重庆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为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天猫三个平台的商家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
阿里金融是大数据衍生产品开发的一个范例,通过分析淘宝、天猫、支付宝、B2B上商家的各种数据,阿里巴巴打造了一个信贷工厂,为平台上的卖家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阿里金融如何通过大数据规避风险呢?“除了容易标准化的交易数据外,非结构性数据也一并被录入到数据库中,类似卖家和买家的聊天记录、评价、店铺信用等。”车品觉说。
通过对卖家进行定量分析、所有信息汇总后,阿里金融将数值输入网络行为评分模型,进行信用评级。2012年8月,阿里金融旗下的信贷产品面向阿里巴巴普通会员全面放开,会员不用提交任何担保、抵押,只凭借企业的信用资质即可。
“有多个指标和模型来围绕着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根据他资本的成交量、买家信用度、信用评价等等,有很多层面来进行评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时任阿里小贷总裁(现任创新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说。
阿里金融最简单的运行逻辑,就是通过一个叫做“车间”的数据仓库同步存储阿里集团各子公司的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代入多达十余种模型中产生对贷款者的准入判断以及授信金额。由于它比一般金融机构更接近客户,尤其是“作为水电煤辅助阿里生态系统”,这就导致阿里金融的产品设计驱动力较多来自于业务部门。
“阿里金融现有员工近300名,其中互联网技术开发人员就占了半数。而一般的小贷公司往往只有3-4人,而且很少会有IT技术人员。”胡晓明说。
胡晓明表示,之所以这样分配人力,是因为“我们选择用数据的方法、用模型的方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小企业背后的信用,帮他恢复他的财务报表,根据他的信用为他提供服务,而不是靠人对人的服务、人对人的调查”。
“数据”代替“人工”之后,效果十分显著。2012年10月18日,阿里金融旗下1亿信用贷款,在抛出7.5折利率优惠后,36分钟内被商家一抢而空,而发放此次贷款的经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同样的贷款需求,即使选择银行中最便捷的贷款产品,企业主也要在提交抵押材料之后,经历15天才能拿到资金。
对于风险的掌控亦很直观。通过数学模型,对“搜集”的数据分析处理,阿里金融能自动确定贷款申请人的贷款限额;发放贷款以后,通过实时监测贷款商家的交易、退货、评分等经营情况,阿里也能方便了解客户还款能力,一旦客户交易情况下滑,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
这就是阿里金融打造的一个纯粹基于互联网信用小额信贷的平台。截至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同年11月初,阿里金融的坏账率仅为0.9%,远低于很多银行。
“阿里利用了大数据和信息流,实现金融信贷审批,与银行相比,极大提高了贷款效率。”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
胡晓明特意借用一副对联,表明自己的心迹:上联为“招八方人财用数据放贷扶持商户诚信为本”;下联为“进四处法宝善黄金万两衷心祝愿年年有鱼”;横批“以和为贵”。
数据平台战略
马云的野心远不止此,他还祭出了阿里金融的绝招:“数据+平台”。
进军金融业仅五年时间,阿里金融已经拥有了银行征信系统无法企及的数据库和资金流动性。以淘宝订单贷款为例,广州开淘宝男鞋店的卖家陈向表示,由于支付宝上资金需要一到两周才能划到账户,他经常通过订单贷款周转,每笔额度基本保持在七千到一万,申请后几秒钟就能完成贷款,非常方便。
大数据部门该放在运营团队还是技术团队?这是车品觉经常被其他公司问及的一句话。他经常感叹“这些人没戏了,他们并不重视大数据战略”。
在车品觉看来,一个企业如果真想做好大数据,大数据必须成为CEO直接领导的一级战略部门。如果数据部门想要在结构庞杂的企业内部提高地位,数据产品一定要刺激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直至促使他们对前端的业务环节做出调整。
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架构调整,重构了阿里数据排序。阿里云拆分,独立运行;阿里系的数据库和大规模运算资源整合为“数据平台事业部”,由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亲自掌管;成立虚拟组织“集团数据委员会”,车品觉出任首任会长。
“数据车间”的负责人王国涛2009年11月加入阿里金融,目前他正从负责产品模型设计的“车间”进入产品销售一线。他非常看重金融产品的成长性:“我们在过去几年的业务发展中会不断调整数据模型,以达到三个目的:降低授信风险,提高放贷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目前在阿里金融,数据库是最核心的资产,马云也给予阿里大数据足够的空间,车品觉的工作环境异常宽松,甚至都没有具体的KPI考核。
事实上,马云希望建立一个囊括所有与消费相关的数据的平台,包括实体类商品消费数据、服务类商品消费数据、金融相关数据等,再以自己的数据平台为中心建立数据交易中心。显然,这是在打造一个公平交易的平台—谁想获得数据,上这个平台来,要么用货币来换,要么用数据来换。
“阿里金融要让用户的信用变成财富。”这正是马云反复强调的,而胡晓明希望利用大数据批量放贷,把阿里金融打造成一个可以流水线工作的现代金融服务工厂。
数据或许说明一切。阿里金融公布的数据称,只有不到100名客户经理,却累计贷款总额超过500亿元,不良率不到1%,2012年其日均放款1万笔。
“数据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车品觉知道,2013年数据委员会的工作肯定千头万绪,他要筹建数据挖掘工程师、分析师等协会,为大数据业务培养足够的人才。
车品觉的想法是让爱数据的人玩起来:“我们要找到出路,但是不一定现在就能明确看到出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邀请数据科学家来,很多事情不能说今天就要效益,偶尔能产生阿里金融这样的产品就很好。”
“马云也知道数据要耐心养”,但在他的宏大愿景之下,阿里金融的路在何方,胡晓明也不知道。从2012年开始,他要求每个阿里金融的员工,都要走一趟“玄奘之路”。时任阿里金融公关总监的王彤说,实际上阿里金融也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只能坚持着,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但毋庸置疑的是,阿里金融发现了互联网企业独有的、金融机构不能全盘复制的价值,正如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说的那样,“通过大数据做金融的模式代表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