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_七猫
9岁的蒂娜是个早产儿,她患有严重的吸气性气道阻塞综合征,具体来说,就是她的下颌发育不全,在应该有嘴巴的地方只有一个很小的开口,而且她没有舌头。所以她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吃饭喝水,只能在胃上造一个口,然后通过导管来补给营养。然而,她是个聪明又坚强的女孩子,尽管身有缺陷,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爱玩爱笑,还喜欢通过辅助发声器来跟别人交流。
这个月,蒂娜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包括一张购物券,还有针对她自身需要所准备的多种物资。这礼物来自“儿童愿望网络”(Kids Wish Network)—蒂娜当选成为该组织评选的“本月英雄儿童”,而购买礼物的钱,当然是由“儿童愿望网络”从全美各地的好心人那里募集而得。
然而这善意中隐藏着黑暗:CNN与《坦帕湾时报》在经过一年的联合调查后发现,“儿童愿望网络”在过去10年中募集了超过1.27亿美元的善款,但其中将近1.1亿都用在了筹资活动上,只有1800万到达慈善机构手里,在刨去其他的管理费用后,最后只有不到325万用在了需要帮助的儿童身上。
而且这并非孤例。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CNN和《坦帕湾时报》通过查阅各州及联邦记录,圈定了将近6000家选择营利性招商公司来募集捐赠资金的慈善机构,并对各家机构在过去十年中的管理费用所占比例进行计算,选出其中最糟糕的50家。
只有4%捐款用于受助对象
要了解这些慈善机构的黑暗之处,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基金会是怎么花钱的。
根据美国税法4942节的规定,私营基金会每年必须用掉其资产总额中的5%。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教授艾琳·海斯曼解释说,这一支出包括公益事业支出以及管理费用。
其中公益事业支出也叫项目开支,简单来说,就是用在其公益活动服务项目上的花费。然后管理费用又分为行政开支和筹款开支,前者包括慈善机构的员工工资、机构办公场地租赁、营运费用、交给总部的会费(如果有的话)等等,后者则是募款所必需花费的广告、宣传和游说费用。
在美国,没有法律对开支比例做硬性规定。而且,管理费用所占比例只是衡量一家慈善机构表现的相对标准,它也并不那么绝对,比如说从事专业救援工作的慈善组织和从事简单物资发放的慈善组织在管理成本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专家告诉调查组,一般来说,普通慈善机构的管理费(包括筹款开支和行政开支)所占比例不应该超过35%。比如说,儿童基金会行政开支占8.4%、筹款开支7.4%;而难民署筹款和行政开支分别达到18%和10.5%,项目费用为70.5%,这些都是正常的。
然而,在全美最差劲的50家慈善机构,管理费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事实上,在过去10年中,这50家慈善机构的项目只将他们所筹善款中的4%用在了救助对象身上。有一家糖尿病慈善机构总共筹集了1400万美元,但只给了病人大概1万美元;最夸张的是,还有6家慈善机构甚至压根就没在项目开支上花过任何钱。
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CNN和《坦帕湾时报》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其中的关键:营利性招商机构。这些招商机构为基金会承担了募资的责任,于是当然,他们也要从基金会这里收取报酬。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些黑心的慈善基金会所找到的募资机构,可能就是基金会主席的朋友、亲人甚至就是他本人所开办的营利性公司。比如说,在过去8年里,美国乳腺癌基金会都花钱让约瑟夫·沃尔夫的电话营销团队来负责募集资金,而这个约瑟夫·沃尔夫,正是这家基金会创始人菲利斯·沃尔夫的儿子。在那8年之中,约瑟夫的公司从美国乳腺癌基金会这里一共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推广费用,直到2010年,媒体曝光了这一特殊关系,菲利斯被迫从基金会辞职,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才被迫中止。在菲利斯辞职之后,该基金会就再也没用过电话营销团队。
有些非营利机构除了募款之外也干不成其他什么事情了:他们每年筹到的钱,连付给募款公司都不够。佛罗里达有家名为“治愈工程”的慈善基金会,他们自1998年起,共筹集到6500万美元,但每年他们给募款公司的钱都比募集到的善款还多。他们最近一份财务报告显示,他们目前负债300万美元。
除此之外,黑心慈善基金会还会给自己开很高的工资,并以咨询费等名义秘密地给自己付钱。在账面上做手脚也是基础条件,他们会故意夸大送给受助者的蛋糕跟空气清新剂的价钱等等。甚至于,有些基金会的“救助对象”本身也跟基金会主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说有一家医药研究基金会,他们最大的研究资助对象,是该基金会主席名下的一家营利性制药公司。
黑心的慈善机构往往辩称,他们需要雇佣一个电话推销团队,“否则就募不到足够的钱”;他们说,在当今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代里,筹资是一件非常昂贵且重要的事情。然而美国著名慈善募资伦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募资管理专业教授道格·怀特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慈善机构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其项目的完成情况、过程中的透明度等等,如果需要花那么大比例的价钱来募集款项,那么这个慈善机构的问题就大了。”
慈善也有山寨货
美国也有好的慈善基金会,比如说“慈善之家”跟“男孩女孩俱乐部”等等,他们的规模或大或小,但都对病弱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对于这些好的慈善基金会来说,他们往往都靠自己的员工来通过各种方式募款。他们的资金花费也都很透明,无论他们的目的是办粥铺、支持癌症研究、提高人们对醉驾危险的认识,还是为退伍军人建房子。
但令人无奈的是,这些优质慈善基金会的好名声,往往会引来一批不怀好意的“山寨货”。在CNN与《坦帕湾时报》列出的全美最糟50家慈善机构榜单上,有这么几家看起来很相似的基金会:“儿童心愿网络”(Kids Wish Network)、“儿童心愿国际基金会”(Children’s Wish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和“祝愿美好基金会”(Wishing Well Foundation)。其实,他们都是知名慈善基金会“许愿基金会”(Make-A-Wish)的山寨版。
“许愿基金会”作为一家老牌国际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满足垂危儿童的心愿,他们会按照孩子自身的心愿,让他跟NBA巨星共同玩耍,获得好莱坞明星的签名,或是去硅谷参观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正版的“许愿基金会”都是靠自己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筹资,而不会通过雇佣专业电话营销团队来进行筹资推广。
然而,那些山寨版在偷取了他们的概念之后,会通过电话营销给潜在的捐款者发动心理攻势。他们语言水平很高,遣词用句也很到位,他们擅长用新闻中的热点事件来激发起你的同情心。比如说,“儿童心愿网络”的电话营销开头会引用一个潜在捐赠者可能听过的名字,然后让他们“想象一下,当他的父母发现这个孩子患上了绝症,那该是有多心碎”,他们说,“儿童心愿网络”就是希望能让孩子在还算健康的时候实现他们的愿望。然而“儿童心愿网络”的电话营销者绝不会告诉你,他们的“善行”基本上只包括发放购物券、彩色书和积木,实际上他们所募集得到的大部分款项,都进了工作人员和电话营销团队的腰包。
一个简单快速的对比:“许愿基金会”设在佛罗里达中北部的分部组织去年募集到310万美元,他们把其中的180万美元花在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上,这个比例相当于60%;而在同一年,“儿童心愿网络”募集得到了1860万美元,他们只用了24万美元来满足心愿—仅为所募善款的1%。
更糟糕的是,由于“许愿基金会”名声在外,所以当人们发现自己被山寨货蒙骗了,或者被电话营销骚扰得很烦躁的时候,就会来“许愿基金会”投诉。“这些年来,这些名字听上去很像我们的机构四处横行,可是到头来,我们却要给被他们破坏的形象和公共关系来买单。”许愿基金会的发言人保罗·阿尔文说。
难以铲除的黑心慈善机构
前面我们说过,在美国,没有法律对开支比例做硬性规定,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一家慈善基金会所有支出都是行政办公支出等管理费用,这也都不会违法—只是会失去公众信任而已。但这些黑心的慈善机构也有各自的对策。在CNN与《坦帕湾时报》的报道出炉之后,“儿童心愿网络”聘请了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为美国联邦政府处理危机的危机管理专家梅丽莎·施瓦茨,她是这样说的:“儿童心愿网络雇佣营利性招商机构,是为了让工作人员专注于满足孩子的愿望,而不必烦心筹资的事情,”她还说,“如果你不是通过营销电话来募捐,而是直接将钱捐给基金会,那么你所捐出的每一分钱都会被用在项目上。”
还有一些慈善机构说得更为直白,“反正没有家长会因为我们的钱来自电话营销而拒绝我们的帮助,”乔治亚州“失踪人口委员会”主席大卫·迪伦说。他的这家慈善机构排在“黑心榜单”的第13位。在过去10年里,该基金会总共募集到将近2700万美元,其中给电话营销团队的酬金就高达2370万,至于具体的搜寻工作,则只花了不到22万美元。
面对这样嚣张的黑心基金会,难道监管机构就不作为吗?这又得牵扯到美国慈善行业的混乱现状,事实是,黑心基金会根本不怕监管机构的罚款甚至是查封。
四年前,爱荷华州的调查官瞄准了一家名为“社区支持”的电话营销公司,他们伪装成捐赠者,秘密录下了与这家公司接线员的录音,而协同调查的密苏里州调查员则花了5个月的时间挖掘这家公司的底细。结果他们发现了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家公司的雇员对捐赠者存在欺诈行为,他们夸大了自己能提供给受助对象的帮助,并作出了许多虚假保证。最终,这家公司被38个州联合封杀,还被处以了20万美元的罚款。
但就在几个月之内,“社区支持”公司的这帮人就改头换面成立了一家新的电话营销公司,他们再次代表着这些全美最糟糕的慈善机构—从好心人手中骗取善款,并从中收取巨额酬金。在短短三四年中,他们又再次获取了数百万美元。
联合调查组访问了超过20个州的监察机构,并对全美范围内超过8000起违规行为的文档记录进行了重新归档分析,他们发现,在这8000起违规行为中,有大约1000起相当恶劣。其中,有39家及其雇佣的招商公司多次被发现违规,但依然还能继续敛财,最严重的一个慈善机构被抓了7次,而招商公司中最恶劣的则被发现违规31次,但它们至今仍在运营。如果违规太严重,被某一个州驱逐出去,那也没关系。在过去10年中,至少有12家公司和慈善机构被某个州勒令停牌,但他们只需要换个地方再重来就好—反正重来的成本也不高,因为州检察官们所惩罚的对象都不是个人,而是慈善机构或募资公司本身,于是他们的主管人员可以自由离开,然后再开一家新的机构就好了。
监察系统本身也很不完善,记录通常都只留在州范围内,目前并没有全国系统来记录慈善机构及其招商公司的违规信息。而且每个州的监察机构还不一样:在宾夕法尼亚,是州务部来负责;在加利福尼亚,是检察院来负责;佛罗里达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农业和消费者服务部;而德州干脆就有两个部门按照三种不同的法规来负责同一种慈善机构。至于每个州的法律法规,那就更复杂了,这就给监察工作造成极大的麻烦。
如何合理地捐钱
既然没办法靠政府,那么,为了避免蒙受感情和金钱上的双重欺骗,CNN跟《坦帕湾时报》提出了几点“自助方案”,让公众不致于再被黑心慈善机构蒙骗。
首先,是要搞明白打电话过来的究竟是谁。如果你接到一个希望你捐钱的电话,你需要确认,打电话的人是否来自一个收费的电话营销公司。接下来,你得问清楚他或她代表的慈善机构究竟是什么名字,办公地点在什么地方,你要特别小心,他们可能会在名字上做花招,所以在给钱之前,你一定要弄明白他们的准确名字。
其次,确认捐款的去向。到底有多少能到达慈善基金会手里?多少分给了募款人?不要让他们用含糊不清的言辞搪塞你,他们知道准确的比例,让他们告诉你。
慈善机构的公益目的也是一个需要确认的部分,有些机构会用非常模糊的语言,比如“提高认识”或者“教育大众”等等。如果他们宣称要为一家当地的退伍军人医院或是儿童消防营服务,你需要弄清楚究竟是不是真有那样的情况。你可以给当地可能受益的非营利机构打电话,问他们是否听说过让你捐款的那个慈善组织。
如果你接到了一个电话,你得知道,这是需要花钱的。在所有的募款方式之中,轮番打电话来进行营销是最贵的一种。那些找电话营销公司来募款的慈善机构往往让募款者留下80%到90%的捐款,所以说,当你以为自己的钱可以帮助老兵或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它们都流进了电话营销公司的口袋。
如果你当时无法确认这些问题,你也可以选择直接挂断,在网络上查询这些慈善机构的资料背景,看看他们是不是曾被媒体曝光过,或者以前的承诺是否都完成了。如果这家慈善机构达到了你的标准,你可以直接联络它,这样的话,你的捐款中就有更多的部分去到了你更关心的地方。
稿件来源:CNN、《坦帕湾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