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丁展示一把美军缴获的生产与1950年的苏制冲锋枪,指责苏联向朝鲜提供武器
记者_周至美 实习记者_赵旸旸 北京报道
朝鲜战争,“无论是谁打了第一枪,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顺利地、迅速地大举越过三八线的军事行动证明,金日成早已做好了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而且确实这样做了。相反,朝鲜南方即使有‘北进’的动机和意图,却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付诸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专家沈志华说。
沈志华曾花费巨资获得了大量前苏联的解密档案,并以此入手,从中苏条约观察苏联在朝鲜战争的背后作用,在学界独树一帜。
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对于苏、中、美几国在朝鲜战争的动机,沈志华认为,1950年2月14日,《中苏同盟友好互助条约》签订后,苏联在东北的特权被收归新中国,斯大林为谋划苏联的远东战略,在朝鲜战争问题上推波助澜。中国为了巩固中苏同盟,亦考虑到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遂做出出兵朝鲜的决策。
战前的半岛局势
南都周刊:金日成是怎样被扶植起来的?
沈志华:1910年8月22日,日韩合并之后,大量朝鲜人移民到中国东北。后来一些主张朝鲜独立的人在这里参加了中共,和中共一起活动。全面抗战后一直到1939年,东北的抗日运动都开展得比较蓬勃,当时抗日联军曾一度发展到十一个军,但是在日军的镇压和围剿下,成建制的部队都被打散了。1940年的时候,也就剩下了1000多人。
这些人在东北呆不住了,于是撤往苏联,苏联单独设了两个营地收留他们。一个是南野营,主要是杨靖宇的一路军(金日成也在一路军),他们主要是在东满—长白山、乌苏里江一带活动;另一路是北野营,在黑龙江以北一带,主要是赵尚志、张寿(又名李兆麟)、周保中这批人。
1941年,苏联为避免两线作战,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苏联不让这批人继续抗日,想要收编这些人,于是就给了他们88旅的番号,全名叫苏联红旗远东军第88独立步兵旅,军饷军需都由苏联来提供,甚至都配给了军衔。当时的旅长就是周保中,张寿是政委。88旅下设四个营,金日成是一营营长。一营主要都是朝鲜人,这就是金日成后来骨干的干部队伍。
1945年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打日本关东军的时候,第25集团军直接到达了朝鲜。他们需要有朝鲜干部配合,于是就派88旅的金日成带领一些朝鲜干部回到平壤。总体来说,苏联对金日成的评价还不错,说他比较活跃,在朝鲜干部当中有人缘,群众关系不错,俄语学得好。
雅尔塔会议之后,斯大林本想扶植一个叫曹晚植的人。这个人是留在朝鲜国内抗日的一个领袖,威望非常高。但是曹晚植这个人不但抗日、抗美还抗苏,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他坚决反对对朝鲜进行托管,和苏联闹得很僵,后来就失踪了。于是苏联就选择了金日成。
南都周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战前是怎样的?
沈志华:波茨坦会议的时候,苏联很想在占领日本的问题上插一手—至少要占领北海道,但是美国不同意。可是美国又很想在朝鲜插一脚,所以就跟苏联商量,能不能以三八线为界,斯大林同意了。但斯大林的初衷是,我在朝鲜让你一半,你在日本让我一半(三八线向东延伸到达日本,就可以将北海道划进北方)。斯大林并不考虑朝鲜国家统一不统一的问题,他的基本国防战略就是苏联国土周边地区都要由苏联来控制。结果后来并不如意,美国人并没有把北海道给斯大林。
另一方面,联合国本来委托美、英、苏、中四国对朝鲜共同进行托管,但是中、英两国放弃了。美苏就建立了一个美苏联合委员会处理朝鲜问题,但是双方总是达不成合议。最后联合国就成立了朝鲜问题委员会监督选举。但是北朝鲜不承认这个委员会,不让其成员入境,所以联合国就决定在委员会可以到达的范围内(南朝鲜)进行选举,当然也就没有北朝鲜什么事了。所以实际来说,虽然力量达不到,但是南朝鲜成立的时候是包括北朝鲜的。
金日成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紧忙组织选举,找了一些南方的人过来,像金九这些。所以南边的政府刚成立,北边的政府也随即成立了,首都就定在汉城,平壤只是临时首都。两边都宣称自己才是朝鲜半岛的合法政权,只是暂时被非法分子占领。
斯大林的远东梦
南都周刊:斯大林本来一直反对朝鲜半岛出现大规模武装冲突,为什么后来会让这种情况存在?
沈志华:这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关。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去莫斯科,名义上是给斯大林祝寿,实际是想谈东北问题—把中长铁路、旅顺、大连要回来。斯大林自然是不愿意的,但是最后也不得不让步,因为如果他坚持不让步,很有可能会把中国推到美国一边去。这个时候,美国正在策划分裂中苏(注:美国在1949年12月30日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美国关于亚洲的立场》中确定,“美国应当通过适当的政治、心理和经济手段利用中共和苏联之间,以及中国斯大林主义者和其他分子之间的分歧,同时谨慎地避免给人以干涉的印象”,至于台湾,其“重要性不足以采取军事行动”)。斯大林很担心出现这个局面,所以就答应了中国的要求,被迫按照毛泽东的意愿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
但是这一答应,苏联在远东的整个战略安排就全乱了。本来苏联的计划是,首先让外蒙古独立,避免和中国有过多的国土接壤,然后控制住东北,收回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再把整个日本海控制住,再通过中长铁路、旅大港,让太平洋的出海口有所保障。可是答应了中共的要求之后,苏联的太平洋通路就断了,它的太平洋舰队也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回海参崴,这就等于进入了日本海。舰队出日本海必须经过对马海峡,而对马海峡的两岸正好一边是韩国,一边是日本,这个结果是斯大林难以接受的。
在新条约之前,斯大林一直反对三八线上出现摩擦。但是当斯大林感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将失去的时候,对朝鲜半岛战略目标的控制就提上了日程。1950年春,金日成访苏。
南都周刊:朝鲜半岛如果发生冲突对苏联有什么影响?
沈志华:冲突结果就两个:顺利或不顺利。如果美国不干预,那么,仗打赢了自然是好的,这样南朝鲜的四个港口都可以据为苏有,而且既拉拢住了中国,也不损害自己的战略利益,何乐而不为?即使战争失利,苏联仍然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军留驻旅顺、大连。中国提出的协定有一点:如果远东地区发生战争,苏联海军可以留在旅顺港。1950年2月1日,苏联又对新条约提出一个补充协议,就是如果发生战争,苏联军队可以自由使用中长路。中国也同意了。也就是说,如果远东地区发生战争,苏联就不用走了,就可以维持原来战略格局的设想。这就是斯大林的想法。果然不出斯大林所料,战争爆发后,中国不得不请求苏军留驻旅顺基地。
南都周刊:在朝鲜战争问题上,苏联是否考虑过美国的态度?
沈志华:当然有考虑,而且可以说是很重视。当时一方面美国有公开的宣言—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指出美国的防御范围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另外一方面,苏联截获了美国军方的电报—麦克阿瑟发给国防部的电报—说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美国不干预。当时朝鲜半岛纷争不断,麦克阿瑟没有想到苏联会在背后支持朝鲜。但是苏联得到这个电报就很放心了。于是朝鲜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苏志华: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等院校兼职研究员
中国出兵的考虑
南都周刊:中国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作何考虑?
沈志华:本来斯大林并不想中国过多参与朝鲜战争,主要是担心战争胜利之后,中国留在朝鲜不走,这样他在朝鲜的部署就被打乱了。其实就是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人谁也不信谁。中国出兵朝鲜主要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条约,帮助朝鲜并不是主要的,只是一个载体。通过援助朝鲜,中国要向苏联证明,中国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在社会主义阵营可以承担责任的大国。
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把中国的国防利益和政权巩固寄托在中苏同盟这样一个框架内了。一方面依靠中苏同盟,美国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得到苏联的信任后,以后的国家建设可以得到苏联更多的支持和援助。所以我认为,毛泽东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要出兵考虑的是中国政权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
当时派往朝鲜的第一批部队有26万人,后来逐渐增多。因为没有宣战,所以美国在1950年11月份才知道中国出兵的事。